對李定國這樣的國民脊梁,林毅當然不忍加害,但也不能就這么輕易把他放了。跟郝?lián)u旗不一樣,活捉他一次也不是容易的,除了腦細胞之外,還費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
這樣的人物活捉一次當然不是免費的,必須得跟張獻忠談談條件。從天府之國出來,又在大明的軍事重地襄陽城呆了一段時間,這里是大明糧餉的集散地,加上張獻忠的性格,他應該現(xiàn)在是很肥的,至少比李自成要肥,這次得讓張獻忠出點血。
林毅活捉李定國的時候,就打定了這樣的注意。
正好現(xiàn)在兵部催了幾次,讓他加緊圍剿張獻忠的殘部。
兵部與其說是促戰(zhàn),還不如說是祈求。因為林毅智取襄陽城,又打了一場漂亮的大勝仗的消息,已經到了憂勞成疾的楊嗣昌那里,也已經到了崇禎皇帝那里。
楊嗣昌高興,崇禎皇帝龍顏大悅。但是這二人的高興非常有限,因為那些帶兵剿賊的文官武將并不都像林毅這樣給他抓彩。
現(xiàn)在的奏折和邊報,除了林毅這支軍隊連戰(zhàn)皆捷之外,其他的全都是令楊嗣昌憂心,崇禎皇帝拍桌子的消息。
首先是朱大典的南京兵,胡大為的保定兵,又加上袁樞的河南兵,三路兵馬棗陽兵敗。
同樣是圍剿張獻忠,同樣是打襄陽,離你打一場勝一場,而他們則相反,特別是朱大典和虎大衛(wèi),現(xiàn)在成了常敗將軍,如果楊嗣昌的身體好,如果是崇禎皇帝在現(xiàn)場,非要砍他們的腦袋不可,現(xiàn)在是鞭長莫及。
緊接著是張獻忠的大兒子孫可望先攻下承天府,就是后世的湖北省鐘祥市。接著又攻下了荊州。
張獻忠的另一個兒子劉文秀攻下了宜昌。他們占領這些城池之后,大肆殺戮朝廷的官員和土豪劣紳,有的甚至是血腥屠城。
緊接著荊門,當陽,松滋,秭歸等地的官員逃的逃,降的降,這些地方也全都被流賊所占領,宜昌和荊州連成了一片,扼守著長江兩岸。
另外流賊方面還有個消息,令楊嗣昌和崇禎皇帝惴惴不安,那就是老回回馬守應帶著1萬多流賊,從棗陽又跑進了河南的南陽。
林毅他們一撤兵,搜山幾次挖地三尺都找不到的李自成從秦嶺里又鉆出來了,他們與老回回兵合一處,又在南陽一帶折騰開了,攻城破縣,殺官奪府,官軍根本抵擋不住。
短短的兩三個月,李自成的人馬又發(fā)展到數(shù)萬,兵鋒再次指向南陽城,楊嗣昌等人趕緊跑到了洛陽。崇禎皇帝無兵可派,只好讓湖北作戰(zhàn)的傅宗龍和楊文樂回師河南,讓朱大典和虎大衛(wèi)袁樞他們帶領所部人馬,立即撤回河南圍剿李自成和馬回回。這幾天將雖然常打敗仗,但聊總勝于無。
現(xiàn)在最令崇禎皇帝吃喝不下睡覺不香的事,則是關外的寧錦戰(zhàn)場。寧錦會戰(zhàn),從去歲冬季就打響了,到現(xiàn)在已經幾個月了。明軍連失了松山杏山和塔山,錦州被滿清韃子困住,寧遠告急。
薊遼總督洪承疇,兵馬總監(jiān)軍大太監(jiān)高起潛,這些人圍剿流賊的能耐不知道都哪去了,在滿清韃子面前,簡直就是江郎才盡,油盡燈枯,八個總兵,十幾萬人馬,除了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獨領風騷之外,其余的明軍打一仗敗一仗。
就是著名的小曹將軍曹變蛟,也對抗不了韃子的兇悍進攻,被韃子圍困住之后戰(zhàn)死,馬革裹尸。
祖大壽被困在錦州,不敢出戰(zhàn),洪承疇和高起潛則被困在寧遠,也不敢出來。
吳三桂雖然打了幾個勝仗,但是一個人難以扭轉局面,帶著上萬關寧鐵騎退守山海關,向朝廷告急,要他們派兵增援。
但是現(xiàn)在朝中,哪里有兵可派?崇禎皇帝焦頭爛額。只有催促楊嗣昌,楊嗣昌只有催促林毅。整個朝廷的武將之中,現(xiàn)在林毅成了他們的依仗。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又知道林毅的脾氣,天不怕地不怕,當然不敢嗆著,說是命令其實就是祈求,祈求林毅趕緊結束這邊的戰(zhàn)斗,消滅了張獻忠之后移師北上,對付李自成,守衛(wèi)京師,對付滿清韃子,萬斤重擔,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林毅身上了。
林毅在襄陽整頓了一個多月的兵馬,兵員又增加了1萬多。帶著4萬人馬押著俘虜李定國,出了襄陽,戰(zhàn)當陽,得松滋,取承天府,一路勢不可擋,短短的幾天便打到了荊州城下,這一下把張獻忠的勢力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宜昌,一部分在荊州。
按照張獻忠手下的謀士潘獨熬的運籌,劉文秀帶領兩萬大軍駐守宜昌,作為他們的后方,憑借長江天塹,進可以攻,退可以守。
張獻忠則帶著孫可望、潘獨熬等人,占據(jù)荊州之后,準備向長江中下游發(fā)展,下一步就是進取武漢。正當他們打算把李定國的人馬撤回來的時候,噩耗傳來,襄陽失守,李定國被俘,3萬人馬全軍覆沒。
張獻忠的高層集團立即引起了震動,李定國雖然只是個19歲的小伙子,但是他在張獻忠集團的地位絕對是顯赫的,他是張獻忠的干兒子,排名第二,論文論武,更是無人能夠比及,論戰(zhàn)功也是威名赫赫,戰(zhàn)功卓著。
這樣一員智勇雙全的戰(zhàn)將,有固若金湯的堅城襄陽,手下還有3萬兵馬,現(xiàn)在竟然全軍覆沒了,張獻忠集團真的不淡定了,看來這個林毅真的不可小覷,難道是真的成了他們流賊的克星不成?
張獻忠立即召集眾將商議對策,手下的謀士潘都熬、徐以顯也都不住的搖頭。他們根本也沒有想到襄陽城能這么快丟失。等于北邊的防線沒有了,林毅的人馬很快就會打過來,如何對付這樣一個勁敵,兩個智囊一時也拿不出什么良策。
張獻忠的大兒子孫可望不屑道:“姓林的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去會會他!”
孫可望不愧是張獻忠干兒子中的老大,論地位論軍功,都高于李定國。
但是張獻忠沒有同意,因為他知道李定國和孫可望,如果兩個人論個人的武力,孫可望還不及李定國,兩個人如帶論帶兵打仗,運籌帷幄,只能說不像上下?,F(xiàn)在李定國已經栽在林毅的手里了,他當然不愿意讓孫可望再去冒險。
張獻忠也不敢往長江中下游在發(fā)展了,他現(xiàn)在需要鞏固的是荊州和宜昌之地。
因為現(xiàn)在形勢對他又嚴峻起來,李定國被俘襄陽失守是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大太監(jiān)盧九得和京營名將黃得功的人馬已經到達了岳州府,就是后世的岳陽市一帶。
雖然傅宗龍和楊文岳人馬撤回了河南,朱大典、虎大衛(wèi)、袁樞的人馬也都回了河南,但是現(xiàn)在鄭崇儉丁啟睿帶著左良玉,賀人龍的人馬已經到了巴中,另外對張獻忠來說,他們又多了一個勁敵,就是四川石柱的忠貞侯秦良玉,帶著3000名白桿兵也加入進來。
一個左良玉,一個賀人龍,已經夠他頭疼了,現(xiàn)在又來了個秦良玉,別看這是個女將,這個老女將,因為他現(xiàn)在已經年過花甲了。但是別看是這樣,馬家軍的威名還在,提起白桿兵,清韃子都聞風喪膽,張獻忠更是忌憚幾分。
這三路大軍加在一起也是好幾萬,威脅到宜昌,只是個時間問題。前邊重兵堵截,后邊重兵圍攻,再加上林毅從側翼打過來,這邊是長江,如果這樣下去,他們三面受敵,一面是天塹長江,會陷入可怕的困境。
現(xiàn)在張獻忠覺得馬回回有先見之明,因為馬回回和李自成兵合一處在河南折騰的挺兇,已經打開了局面,兵力很快發(fā)展到好幾萬,呈現(xiàn)出星火燎原之勢。
他張獻忠聽了潘獨熬,這個潘獨熬就是個狗頭軍師,但是現(xiàn)在他也沒有殺潘獨熬,現(xiàn)在就想保住現(xiàn)有的地盤,步子不敢再往前邁了。要是真的不承成了,必須得從宜昌那邊退回天府之國的四川。
正在這時,林毅的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接連取下了松滋,當陽和承天府,殺到了荊州城下,把宜昌和荊州隔開,這就等于把張獻忠的勢力范圍硬生生的腰斷兩節(jié)。
張獻忠就更坐不住了。孫可望仍然一臉的滿不在乎,“干爹勿憂,姓林的來了,孩兒與他決一死戰(zhàn),我們城中還有8萬大軍,姓林的最多三四萬人馬,我倒要看看,他如何取我們的荊州!”
張獻忠搖頭道:“千萬不可輕敵,給我記住,堅守荊州,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戰(zhàn)。自成和馬回回在河南鬧將起來了,這是好事,我們先按兵不動,靜觀其變,養(yǎng)精蓄銳,讓他們在河南先鬧吧,他們鬧得越大,我們這邊就越好辦,等待時機。”
“王爺高見。”潘獨熬,徐以顯,孫可望,白文選紛紛點頭贊成。
這一天有人來報,林毅兵臨城下,要求張獻忠城頭答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