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5 11:59:29

李定國遭遇了生平以來第一次慘重的敗仗,手中的大戟一招就沒了,背在身后的四棱銀裝锏成了個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兒,弓箭又連射不中。特別是最后一箭,再次被林毅用箭擊落。

如果林毅剛才救郝?lián)u旗那一箭,屬于瞎貓逮住個死耗子,那么這一箭絕對不能再用巧合來解釋了。

有一句話叫不服高人有罪,李定國現(xiàn)在徹底服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的武藝跟眼前的林毅相比差的遠,在這種情況下,有自知之明的李定國只有敗逃。

現(xiàn)在又成了官軍追流寇了,在隨州城外,荊楚大地,先是郝?lián)u旗追馬回回為首的流賊,緊接著以李定國為首的流賊追郝?lián)u旗,現(xiàn)在又是以臨沂為首的官軍追流賊,一天之內(nèi)出現(xiàn)三次反復,這才叫拉鋸戰(zhàn)。

一直殺到天黑,林毅的人馬追出20余里才收住兵馬。

連敗革左五營和李定國的人馬,林毅初戰(zhàn)告捷,又得了不少戰(zhàn)利品。

這一戰(zhàn)之后,林毅的箭法在軍中傳為美談,私下里都給他送了一個美稱——神箭將軍。

小穎則吵著讓林毅傳授箭法,她和哲哲的三百女營兵將早已把林毅當成了心中崇拜的男神。

兩天之后,林毅的人馬又以不可擋之勢攻占了宜城。

張獻忠的人馬連吃敗仗,老回回的革左五營,其實只剩下三營,和李定國相繼敗回了襄陽城。

這個時候配合林毅圍剿張獻忠人馬的南京總兵朱大典、保定總兵虎大衛(wèi)和河南大梁兵備道袁樞等三將奉了楊嗣昌之命將兩萬多人馬,由河南也開到了棗陽一帶。

與此同時掛兵部尚書銜的總督是傅宗龍和保定總督楊文岳兵出潼關,掛兵部尚書行的鄭崇儉和新任的四川巡撫丁啟睿帶著左良玉和賀人龍出川追擊張獻忠的人馬已經(jīng)到了康南一帶。

林毅練兵的這幾個月朝廷的人事變動又很頻繁,原來的四川巡撫邵婕春由于兵敗已經(jīng)被崇禎皇帝雙規(guī),改由丁啟睿任四川巡撫,讓汪喬年接替丁啟睿巡撫陜西,不料汪喬年剛剛上任便接到傅宗龍的命令,南下剿賊,旋戰(zhàn)死于襄陽。

汪喬年一死,傅宗龍坐不住了,和楊文岳親自兵出潼關南下,劍指襄陽。

那邊大太監(jiān)盧九德帶著黃得功及湖廣的兵馬,已經(jīng)開到了長沙。幾路官軍,對襄陽一帶的圍剿之勢已經(jīng)非常明顯。

剛剛出川幾個月,在襄陽剛剛站穩(wěn)腳跟的張獻忠現(xiàn)在可有些坐不住了。

剛剛大好的形勢,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在四川,面對官軍的重重圍剿,連吃敗仗,陷于被動挨打的局面,張獻忠技高一籌,左良玉和賀人龍中了張獻忠的糖衣炮彈,官軍內(nèi)部矛盾重重,將帥離心離德。

張獻忠采取運動戰(zhàn)的方針,發(fā)揮賊的本性,讓流賊名副其實的流動起來,一天能跑300里,官軍被拖得筋疲力盡,張獻忠伺機出擊打擊虛弱,官軍連吃敗仗。

特別是出川之后,他們一路如破竹,形勢一片大好,然而好景不長,隨州城外,一日之內(nèi),革左五營和李定國接連慘敗。

張獻忠當然知道老回回他們的實力,更知道他的排行老二的干兒子李定國是如何的能干,但是卻接連慘敗。

張獻忠不淡定了,其內(nèi)部也引起了震動,看來這個林毅的的確是太難對付了,難怪羅汝才和李自成等人相繼會栽在他手。

張獻忠一點也不敢輕敵了,立即召集高層將領軍事會議。

張獻忠坐在太師椅上,兩邊眾將列立。四個干兒子都來了,還有大將白文選,另外張獻忠現(xiàn)在還有謀士,最出名的就是徐以顯和潘獨熬,另外革左五營的老回回馬守應、左金王賀錦和改世王劉希堯,也都在坐。張獻忠現(xiàn)在手下的人才也算是濟濟一堂。

面對幾路官軍的圍剿,和革左五營和李定國的接連失敗,大兵即將壓城的勁敵林毅,張獻忠和大家研究應對策略。

張獻忠手下的謀士潘獨熬給張獻忠出主意,讓他放棄襄陽,南下取宜昌,奪荊州,憑借長江天險,進可以下江南,退可以回到天府之國的四川,決不能和官軍在襄陽一帶糾纏。

張獻忠聽了點頭,同意了這個方案,但是這一方略和老回回馬守應意見相左。

馬守應認為,放棄襄陽是對的,但是他們不應該下江南,而應該進河南和山西,和官兵周旋,他的理由是,雖然宜昌和荊州是戰(zhàn)略重鎮(zhèn),又有長江天塹,但是昏君各路大軍云集,他們?nèi)匀皇撬拿娉?,難脫困境。

他們應該北上,李自成現(xiàn)在雖然覆沒了,但是河南一帶的官軍也被調(diào)走了,都被調(diào)到四川和湖廣一帶的圍剿一線,現(xiàn)在河南、山西必然空虛,他們乘虛而入,然后往山東一帶發(fā)展。

張獻忠思忖了一下,把這兩個方案做了對比,仍然同意了自己手下的謀士潘獨熬的方案,并讓馬回回打頭陣,領兵帶隊向東南奪取承天府,及湖北省鐘祥市,然后兵取荊州。

老回回表面上不動聲色,幾天之后他拉著手下的1萬多人馬,包括左金王賀錦、改世王劉希堯,脫離了張獻忠,揮師北上。

在棗陽一帶,馬回回的人馬跟三路總兵官相遇了,這便是朱大典、虎大衛(wèi)和袁樞,三路總兵官加在一塊2萬多人馬。

在棗陽一帶展開了激戰(zhàn),老回回馬守應,先拉了個敗勢誘敵深入,正當這些官軍競相割死亡流賊的腦袋搶報戰(zhàn)功的時候,馬回回帶著三營人馬,殺了個回馬槍。

三路總兵官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被殺得大敗,馬回回的人馬突破官軍的包圍圈,又進入了南陽……

這三路總兵官向林毅求援,林毅才懶得答理他們這些酒囊飯袋之物,取勝了以后不乘勝追擊,反而爭搶戰(zhàn)功,這樣的鼠目寸光之人不打敗仗才怪呢!

林毅恥于與他們?yōu)槲?,出兵宜川城,兵鋒直指襄陽。

襄陽現(xiàn)在是張獻忠的臨時巢穴。

馬回回不聽召喚叛逃的消息到了襄陽,張獻忠勃然大怒,“龜兒子的,早知道這樣就應該宰了他們這些王八日的!”

張獻忠可能在四川呆久了,四川話現(xiàn)在也學會了一些。

但是罵歸罵,眼前的形勢逼得他必須盡快采取措施,否則可能又會陷入官軍的重圍之中。

他立即派手下的得力干將,也是他的干兒子中的帶頭大哥孫可望,帶領精兵2萬,讓他作為前鋒部隊,出襄陽奪取承天府,然后攻取荊州府。同時派出他的另一員得力干將,也是他的干兒子中的排行老三,熟悉水戰(zhàn)的劉文秀,也帶領精兵2萬,攻取宜昌。

張獻忠自統(tǒng)中軍人馬六萬余人,帶著排行第四的干兒子艾能奇和大將白文選等人,出襄陽作為主力后援,荊州和宜昌哪路兵馬攻取不下,他們就支援哪路人馬。

然后襄陽城留下李定國鎮(zhèn)守,給他3萬兵馬,就是讓他先拖住這幾路官軍,在張獻忠的兩路兵馬拿下宜昌和荊州之后,讓李定國金蟬脫殼,再退往長江一帶。

兵馬分派了以后,各路人馬立即準備,兩日之后,三路大軍相繼出發(fā)。襄陽城只剩下李定國的3萬人馬。

張獻忠他們剛走了沒幾天,林毅的大軍就殺到了襄陽城外。

李定國傳令手下兵馬,堅守城池,不準出戰(zhàn)。

林毅的人馬在城外討敵罵戰(zhàn),襄陽城四門緊閉,不予理睬。

林毅沒有急著攻城,而是在城外十里之處,找地方安營下寨。他知道襄陽是一座軍事重鎮(zhèn),歷來兵家必爭,守城主將又是名將李定國,接下來肯定是一場硬仗,因此得好好運籌一番。別看前者,李定國失敗了,對此人絕對不能小覷,如果要強攻襄陽,必須得等炮營開到再說。

第254章 劍指襄陽 一更

李定國遭遇了生平以來第一次慘重的敗仗,手中的大戟一招就沒了,背在身后的四棱銀裝锏成了個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兒,弓箭又連射不中。特別是最后一箭,再次被林毅用箭擊落。

如果林毅剛才救郝?lián)u旗那一箭,屬于瞎貓逮住個死耗子,那么這一箭絕對不能再用巧合來解釋了。

有一句話叫不服高人有罪,李定國現(xiàn)在徹底服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的武藝跟眼前的林毅相比差的遠,在這種情況下,有自知之明的李定國只有敗逃。

現(xiàn)在又成了官軍追流寇了,在隨州城外,荊楚大地,先是郝?lián)u旗追馬回回為首的流賊,緊接著以李定國為首的流賊追郝?lián)u旗,現(xiàn)在又是以臨沂為首的官軍追流賊,一天之內(nèi)出現(xiàn)三次反復,這才叫拉鋸戰(zhàn)。

一直殺到天黑,林毅的人馬追出20余里才收住兵馬。

連敗革左五營和李定國的人馬,林毅初戰(zhàn)告捷,又得了不少戰(zhàn)利品。

這一戰(zhàn)之后,林毅的箭法在軍中傳為美談,私下里都給他送了一個美稱——神箭將軍。

小穎則吵著讓林毅傳授箭法,她和哲哲的三百女營兵將早已把林毅當成了心中崇拜的男神。

兩天之后,林毅的人馬又以不可擋之勢攻占了宜城。

張獻忠的人馬連吃敗仗,老回回的革左五營,其實只剩下三營,和李定國相繼敗回了襄陽城。

這個時候配合林毅圍剿張獻忠人馬的南京總兵朱大典、保定總兵虎大衛(wèi)和河南大梁兵備道袁樞等三將奉了楊嗣昌之命將兩萬多人馬,由河南也開到了棗陽一帶。

與此同時掛兵部尚書銜的總督是傅宗龍和保定總督楊文岳兵出潼關,掛兵部尚書行的鄭崇儉和新任的四川巡撫丁啟睿帶著左良玉和賀人龍出川追擊張獻忠的人馬已經(jīng)到了康南一帶。

林毅練兵的這幾個月朝廷的人事變動又很頻繁,原來的四川巡撫邵婕春由于兵敗已經(jīng)被崇禎皇帝雙規(guī),改由丁啟睿任四川巡撫,讓汪喬年接替丁啟睿巡撫陜西,不料汪喬年剛剛上任便接到傅宗龍的命令,南下剿賊,旋戰(zhàn)死于襄陽。

汪喬年一死,傅宗龍坐不住了,和楊文岳親自兵出潼關南下,劍指襄陽。

那邊大太監(jiān)盧九德帶著黃得功及湖廣的兵馬,已經(jīng)開到了長沙。幾路官軍,對襄陽一帶的圍剿之勢已經(jīng)非常明顯。

剛剛出川幾個月,在襄陽剛剛站穩(wěn)腳跟的張獻忠現(xiàn)在可有些坐不住了。

剛剛大好的形勢,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在四川,面對官軍的重重圍剿,連吃敗仗,陷于被動挨打的局面,張獻忠技高一籌,左良玉和賀人龍中了張獻忠的糖衣炮彈,官軍內(nèi)部矛盾重重,將帥離心離德。

張獻忠采取運動戰(zhàn)的方針,發(fā)揮賊的本性,讓流賊名副其實的流動起來,一天能跑300里,官軍被拖得筋疲力盡,張獻忠伺機出擊打擊虛弱,官軍連吃敗仗。

特別是出川之后,他們一路如破竹,形勢一片大好,然而好景不長,隨州城外,一日之內(nèi),革左五營和李定國接連慘敗。

張獻忠當然知道老回回他們的實力,更知道他的排行老二的干兒子李定國是如何的能干,但是卻接連慘敗。

張獻忠不淡定了,其內(nèi)部也引起了震動,看來這個林毅的的確是太難對付了,難怪羅汝才和李自成等人相繼會栽在他手。

張獻忠一點也不敢輕敵了,立即召集高層將領軍事會議。

張獻忠坐在太師椅上,兩邊眾將列立。四個干兒子都來了,還有大將白文選,另外張獻忠現(xiàn)在還有謀士,最出名的就是徐以顯和潘獨熬,另外革左五營的老回回馬守應、左金王賀錦和改世王劉希堯,也都在坐。張獻忠現(xiàn)在手下的人才也算是濟濟一堂。

面對幾路官軍的圍剿,和革左五營和李定國的接連失敗,大兵即將壓城的勁敵林毅,張獻忠和大家研究應對策略。

張獻忠手下的謀士潘獨熬給張獻忠出主意,讓他放棄襄陽,南下取宜昌,奪荊州,憑借長江天險,進可以下江南,退可以回到天府之國的四川,決不能和官軍在襄陽一帶糾纏。

張獻忠聽了點頭,同意了這個方案,但是這一方略和老回回馬守應意見相左。

馬守應認為,放棄襄陽是對的,但是他們不應該下江南,而應該進河南和山西,和官兵周旋,他的理由是,雖然宜昌和荊州是戰(zhàn)略重鎮(zhèn),又有長江天塹,但是昏君各路大軍云集,他們?nèi)匀皇撬拿娉瑁y脫困境。

他們應該北上,李自成現(xiàn)在雖然覆沒了,但是河南一帶的官軍也被調(diào)走了,都被調(diào)到四川和湖廣一帶的圍剿一線,現(xiàn)在河南、山西必然空虛,他們乘虛而入,然后往山東一帶發(fā)展。

張獻忠思忖了一下,把這兩個方案做了對比,仍然同意了自己手下的謀士潘獨熬的方案,并讓馬回回打頭陣,領兵帶隊向東南奪取承天府,及湖北省鐘祥市,然后兵取荊州。

老回回表面上不動聲色,幾天之后他拉著手下的1萬多人馬,包括左金王賀錦、改世王劉希堯,脫離了張獻忠,揮師北上。

在棗陽一帶,馬回回的人馬跟三路總兵官相遇了,這便是朱大典、虎大衛(wèi)和袁樞,三路總兵官加在一塊2萬多人馬。

在棗陽一帶展開了激戰(zhàn),老回回馬守應,先拉了個敗勢誘敵深入,正當這些官軍競相割死亡流賊的腦袋搶報戰(zhàn)功的時候,馬回回帶著三營人馬,殺了個回馬槍。

三路總兵官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被殺得大敗,馬回回的人馬突破官軍的包圍圈,又進入了南陽……

這三路總兵官向林毅求援,林毅才懶得答理他們這些酒囊飯袋之物,取勝了以后不乘勝追擊,反而爭搶戰(zhàn)功,這樣的鼠目寸光之人不打敗仗才怪呢!

林毅恥于與他們?yōu)槲椋霰舜ǔ?,兵鋒直指襄陽。

襄陽現(xiàn)在是張獻忠的臨時巢穴。

馬回回不聽召喚叛逃的消息到了襄陽,張獻忠勃然大怒,“龜兒子的,早知道這樣就應該宰了他們這些王八日的!”

張獻忠可能在四川呆久了,四川話現(xiàn)在也學會了一些。

但是罵歸罵,眼前的形勢逼得他必須盡快采取措施,否則可能又會陷入官軍的重圍之中。

他立即派手下的得力干將,也是他的干兒子中的帶頭大哥孫可望,帶領精兵2萬,讓他作為前鋒部隊,出襄陽奪取承天府,然后攻取荊州府。同時派出他的另一員得力干將,也是他的干兒子中的排行老三,熟悉水戰(zhàn)的劉文秀,也帶領精兵2萬,攻取宜昌。

張獻忠自統(tǒng)中軍人馬六萬余人,帶著排行第四的干兒子艾能奇和大將白文選等人,出襄陽作為主力后援,荊州和宜昌哪路兵馬攻取不下,他們就支援哪路人馬。

然后襄陽城留下李定國鎮(zhèn)守,給他3萬兵馬,就是讓他先拖住這幾路官軍,在張獻忠的兩路兵馬拿下宜昌和荊州之后,讓李定國金蟬脫殼,再退往長江一帶。

兵馬分派了以后,各路人馬立即準備,兩日之后,三路大軍相繼出發(fā)。襄陽城只剩下李定國的3萬人馬。

張獻忠他們剛走了沒幾天,林毅的大軍就殺到了襄陽城外。

李定國傳令手下兵馬,堅守城池,不準出戰(zhàn)。

林毅的人馬在城外討敵罵戰(zhàn),襄陽城四門緊閉,不予理睬。

林毅沒有急著攻城,而是在城外十里之處,找地方安營下寨。他知道襄陽是一座軍事重鎮(zhèn),歷來兵家必爭,守城主將又是名將李定國,接下來肯定是一場硬仗,因此得好好運籌一番。別看前者,李定國失敗了,對此人絕對不能小覷,如果要強攻襄陽,必須得等炮營開到再說。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