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3 09:42:03

前面的韃子們看到一支明軍突然沖殺過來,趕緊放箭,一時間,夜空中箭如飛蝗。

林毅把大刀舞動如飛,風雨不透,方圓三丈之內(nèi)射向他的箭矢紛紛落地。身后的小穎和哲哲,冒著箭雨沖鋒,小穎用單刀還擋飛了兩只利箭。

哲哲不愧是游牧民族出身,苦大仇深的她,這幾年練了一身的好功夫,騎馬射箭是她的拿手好戲,每當看到韃子,她就想起了母親的仇恨,在圍殲多鐸的戰(zhàn)斗中,十六歲的哲哲第一次參加這么大規(guī)模的戰(zhàn)斗,也是第一次出彩,共殺死三名韃子,箭射兩人,牛耳彎刀斬殺一人。也是那時起林毅對她放心了。

現(xiàn)在她任憑箭矢在耳邊呼嘯而過,憑借嫻熟的騎馬技術(shù),她又射出了仇恨之箭,兩名韃子應(yīng)聲落馬。

張華二虎這些林毅的親兵衛(wèi)隊,緊跟著主將沖鋒,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兵器,撥打流矢,除了保護他們的大人之外,還要保護大人的兩個女人。

后面的幾百關(guān)寧鐵騎緊緊相隨,他們一邊騎馬前沖,一邊在馬上還擊,火器兵瞄準舉銃瞄準兒,弓箭手拉弓射箭。

槍聲響處,弓箭穿梭,不停有人落馬。

眨眼之間,兩支隊伍便沖到了一起,雙方的弓箭手,和火槍手都失去了作用,這便開始了白刃格斗。

林毅一刀斬出,馬前的三名韃子慘叫著倒飛出去。

幾桿長矛向林毅一起戳來。

林毅手腕翻轉(zhuǎn),青龍偃月刀在夜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把刺來的幾桿長矛一同卷走,戰(zhàn)馬上幾個使長矛的韃子,紛紛摔落馬下。

其中有一個韃子大叫著在空中還旋轉(zhuǎn)了兩圈,然后呈“大”字型摔倒了地上,不過是臉先著地的,一股鮮血噴到了山石硬地上,當場絕氣身亡。

見主人如此威猛,坐下的棗紅戰(zhàn)馬也不甘示弱。這畜生往前一躥,正好踩中另兩名落馬的韃子,兩只前蹄踩中一個,兩只后蹄又踩中一個。

戰(zhàn)馬本身的重量,上面還馱著一個大活人,其重量可想而知,再加上戰(zhàn)馬的四蹄上都帶著鐵掌,四蹄蹬開往前沖鋒,這種情況下踩到人的身上,別說是有血有肉的人,就是鐵打的也得踩變形。

兩聲慘叫,這兩名韃子抽搐了一陣不動彈了。

不過他們倆們的叫聲被沖天的喊殺聲所淹沒。

只是這兩個韃子死得有點兒窩囊,沒被林毅殺死,也沒被摔死,卻被林毅的戰(zhàn)馬踩死了。

戰(zhàn)馬借著主人的威風,連踩帶踢繼續(xù)往前沖鋒。

林毅借著戰(zhàn)馬的沖擊力,使出渾身的解數(shù),青龍偃月刀,被他舞得呼呼刮風,夜空中道道弧形刀光,在火把的映襯下,像銀蛇飛舞。

刀馬所過之處,韃子們?nèi)搜鲴R翻,刀槍亂飛,鮮血如潑水,慘叫聲和戰(zhàn)馬的嘶鳴聲,刀槍的撞擊聲都分不出個數(shù)來了。

棗紅馬所過之處,無一合之將。

緊隨林毅左右沖殺的是小穎和哲哲,兩口刀在林毅的側(cè)后,填補著青龍偃月刀的空白,不時的把撞上來的韃子斬于馬下。

張華二虎等等幾百兵將,潮水一般的跟著主將沖鋒,眨眼之間,遍地都是韃子的死傷。

剩余的韃子抵擋不住,退了回去。

林毅一馬當先沖進了關(guān)城,關(guān)城里面就是甕城,不過眼前這些韃子成了甕中之鱉,林毅帶人一路沖殺,勇不可擋,把韃子們從望甕城又趕到了關(guān)城之上,也就是長城的城墻上。

鎮(zhèn)守關(guān)城的那些幸存下來的明軍,看到了林毅帶人殺上來了,一下子有了主心骨,抖擻精神,跟林毅兵合一處,斬殺韃子……

“是林大人救我們來了!”

關(guān)城東邊不遠處,祖克勇等人在這里喘息了半天,得知前面的關(guān)城發(fā)生了什么事,立即振作起來。

祖克勇等人身上都受了傷,他帶著200人來阻擊鉆空子上了長城的一千名韃子,一場血戰(zhàn)只剩下六個人。

本來認為被韃子包圍必死無疑,關(guān)鍵時刻韃子們突然撤退,祖克勇他們疑惑不已,救兵突然出現(xiàn),無疑于久旱逢甘霖,雪中送炭。

“哈哈,看來喜峰口那邊的韃子肯定遭到了伏擊,林大人這次又運籌成功了!”

祖克勇興奮地找到了自己的大斧子,身邊的五個勇士一下子全來了精神,身上的傷也不疼了。

“跟我沖!”

祖克勇帶著他們五個人往西邊關(guān)城處喊殺聲密集的地方?jīng)_去,夜幕中留下了他們蹣跚卻高大的身影……

到了長城上,更是林毅他們的天下。

因為林毅他們只有幾百人,而這里的韃子還有1萬多人馬,但是城墻的狹窄比不野外混戰(zhàn),這里人多使不上,林毅一刀一馬就能封住整個長城上的城道。

他縱馬舞刀往前沖殺,長城城道上的韃子,不是被他斬于馬下,就是被他的青龍偃月刀掃到了長城下面。

此時的林毅就像一架收割機開過來,青龍偃月刀轟鳴著,收割著韃子們的生命,林毅的刀馬所過之處,就好比是機器收過的玉米地。

小穎,哲哲,張華,二虎等人,緊隨林毅后面,對這些韃子進行補刀。

鄭親王濟爾哈郎一看不好,剛剛下關(guān)城的人馬又被他們像趕牲口一樣趕上城來了,這要是被困在長城上,一會兒明軍再來了援兵,他就是第二個多鐸。

濟爾哈郎不愧是皇太極倚重的鄭親王,腦子清醒,思維縝密,臨危不亂,這才是大將的風范。

“給我沖!沖過去,不惜一切代價沖下關(guān)城——”

濟爾哈郎下了這樣一道命令。

可苦了這些韃子們。白天征戰(zhàn)半天,死了那么多人,為的是攻上關(guān)城。

現(xiàn)在好不容易攻上來了,拼殺到這般時候,都快半夜了,又讓沖下關(guān)城,這真是“官”字兩張口,“兵”字兩只腳哇!這仗打的倒霉帶窩氣!

韃子們怨聲載道,但也沒有辦法,到了現(xiàn)在只有拼命的沖。

但是他們沖上了一批就倒下一批,最后他們不沖了往后退,林毅他們則往前追。

濟爾哈郎身經(jīng)百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真有先見之明,他所擔心的事情終于發(fā)生了。

在他們身后面開了鍋了,一支明軍,高舉的火把順著城道沖殺過來。很明顯,這支明軍就是從喜峰口那個方向來的。

來的正是劉肇基的人馬,密云總兵劉肇基跟林毅伏擊完多鐸的人馬之后兵分兩路,他帶著2000多人馬,馬隊在前,步卒墊后,就近上了喜峰口關(guān)城,然后向東殺來,就是青子嶺的方向,緊趕慢趕,終于在此時趕到了。

別看此時劉肇基帶來的人馬不多,有馬隊有步卒,但是,打到這個時候,留下來的都是精英,這些大都是盧總升的舊部,也就是威名赫赫的明末三大軍之一天雄軍。

天雄軍都是家人,親戚,朋友或老鄉(xiāng)的親情和友情的組合。這種親友團發(fā)起威來可不得了,一人舍命,眾人皆是命,不要說是經(jīng)過專門訓練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精兵,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也能打出一片天地。

再加上帶兵主將是劉肇基,這是明清時期的抗清名將,出身將門的他是世襲的僉事官,按照原來的歷史發(fā)展,崇禎上吊之后,大明的北京政權(quán)滅亡。小福王朱由崧的皇帝運來了,被一個太監(jiān)和四個軍閥扶上龍椅,在南京建起了臨時政權(quán),史稱南明。但不久清軍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揚州告急,劉肇基和史可法死守揚州,而名留青史。當時大清的豫親王多鐸指揮清軍和大明降卒大舉攻城,城破之后,劉肇基率400精兵力戰(zhàn)不退,最后全軍覆沒。

這次由于林毅的穿越也改變了劉肇基的命運,并且刀磔多鐸,也算是為劉肇基的歷史宿命報仇出氣了。

劉肇基帶著一支人馬,從后面下手了,此時濟爾哈郎的人馬腹背受敵,前后都是明軍,陷入了困境。

第139章 血戰(zhàn)青子嶺(下) 一更

前面的韃子們看到一支明軍突然沖殺過來,趕緊放箭,一時間,夜空中箭如飛蝗。

林毅把大刀舞動如飛,風雨不透,方圓三丈之內(nèi)射向他的箭矢紛紛落地。身后的小穎和哲哲,冒著箭雨沖鋒,小穎用單刀還擋飛了兩只利箭。

哲哲不愧是游牧民族出身,苦大仇深的她,這幾年練了一身的好功夫,騎馬射箭是她的拿手好戲,每當看到韃子,她就想起了母親的仇恨,在圍殲多鐸的戰(zhàn)斗中,十六歲的哲哲第一次參加這么大規(guī)模的戰(zhàn)斗,也是第一次出彩,共殺死三名韃子,箭射兩人,牛耳彎刀斬殺一人。也是那時起林毅對她放心了。

現(xiàn)在她任憑箭矢在耳邊呼嘯而過,憑借嫻熟的騎馬技術(shù),她又射出了仇恨之箭,兩名韃子應(yīng)聲落馬。

張華二虎這些林毅的親兵衛(wèi)隊,緊跟著主將沖鋒,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兵器,撥打流矢,除了保護他們的大人之外,還要保護大人的兩個女人。

后面的幾百關(guān)寧鐵騎緊緊相隨,他們一邊騎馬前沖,一邊在馬上還擊,火器兵瞄準舉銃瞄準兒,弓箭手拉弓射箭。

槍聲響處,弓箭穿梭,不停有人落馬。

眨眼之間,兩支隊伍便沖到了一起,雙方的弓箭手,和火槍手都失去了作用,這便開始了白刃格斗。

林毅一刀斬出,馬前的三名韃子慘叫著倒飛出去。

幾桿長矛向林毅一起戳來。

林毅手腕翻轉(zhuǎn),青龍偃月刀在夜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把刺來的幾桿長矛一同卷走,戰(zhàn)馬上幾個使長矛的韃子,紛紛摔落馬下。

其中有一個韃子大叫著在空中還旋轉(zhuǎn)了兩圈,然后呈“大”字型摔倒了地上,不過是臉先著地的,一股鮮血噴到了山石硬地上,當場絕氣身亡。

見主人如此威猛,坐下的棗紅戰(zhàn)馬也不甘示弱。這畜生往前一躥,正好踩中另兩名落馬的韃子,兩只前蹄踩中一個,兩只后蹄又踩中一個。

戰(zhàn)馬本身的重量,上面還馱著一個大活人,其重量可想而知,再加上戰(zhàn)馬的四蹄上都帶著鐵掌,四蹄蹬開往前沖鋒,這種情況下踩到人的身上,別說是有血有肉的人,就是鐵打的也得踩變形。

兩聲慘叫,這兩名韃子抽搐了一陣不動彈了。

不過他們倆們的叫聲被沖天的喊殺聲所淹沒。

只是這兩個韃子死得有點兒窩囊,沒被林毅殺死,也沒被摔死,卻被林毅的戰(zhàn)馬踩死了。

戰(zhàn)馬借著主人的威風,連踩帶踢繼續(xù)往前沖鋒。

林毅借著戰(zhàn)馬的沖擊力,使出渾身的解數(shù),青龍偃月刀,被他舞得呼呼刮風,夜空中道道弧形刀光,在火把的映襯下,像銀蛇飛舞。

刀馬所過之處,韃子們?nèi)搜鲴R翻,刀槍亂飛,鮮血如潑水,慘叫聲和戰(zhàn)馬的嘶鳴聲,刀槍的撞擊聲都分不出個數(shù)來了。

棗紅馬所過之處,無一合之將。

緊隨林毅左右沖殺的是小穎和哲哲,兩口刀在林毅的側(cè)后,填補著青龍偃月刀的空白,不時的把撞上來的韃子斬于馬下。

張華二虎等等幾百兵將,潮水一般的跟著主將沖鋒,眨眼之間,遍地都是韃子的死傷。

剩余的韃子抵擋不住,退了回去。

林毅一馬當先沖進了關(guān)城,關(guān)城里面就是甕城,不過眼前這些韃子成了甕中之鱉,林毅帶人一路沖殺,勇不可擋,把韃子們從望甕城又趕到了關(guān)城之上,也就是長城的城墻上。

鎮(zhèn)守關(guān)城的那些幸存下來的明軍,看到了林毅帶人殺上來了,一下子有了主心骨,抖擻精神,跟林毅兵合一處,斬殺韃子……

“是林大人救我們來了!”

關(guān)城東邊不遠處,祖克勇等人在這里喘息了半天,得知前面的關(guān)城發(fā)生了什么事,立即振作起來。

祖克勇等人身上都受了傷,他帶著200人來阻擊鉆空子上了長城的一千名韃子,一場血戰(zhàn)只剩下六個人。

本來認為被韃子包圍必死無疑,關(guān)鍵時刻韃子們突然撤退,祖克勇他們疑惑不已,救兵突然出現(xiàn),無疑于久旱逢甘霖,雪中送炭。

“哈哈,看來喜峰口那邊的韃子肯定遭到了伏擊,林大人這次又運籌成功了!”

祖克勇興奮地找到了自己的大斧子,身邊的五個勇士一下子全來了精神,身上的傷也不疼了。

“跟我沖!”

祖克勇帶著他們五個人往西邊關(guān)城處喊殺聲密集的地方?jīng)_去,夜幕中留下了他們蹣跚卻高大的身影……

到了長城上,更是林毅他們的天下。

因為林毅他們只有幾百人,而這里的韃子還有1萬多人馬,但是城墻的狹窄比不野外混戰(zhàn),這里人多使不上,林毅一刀一馬就能封住整個長城上的城道。

他縱馬舞刀往前沖殺,長城城道上的韃子,不是被他斬于馬下,就是被他的青龍偃月刀掃到了長城下面。

此時的林毅就像一架收割機開過來,青龍偃月刀轟鳴著,收割著韃子們的生命,林毅的刀馬所過之處,就好比是機器收過的玉米地。

小穎,哲哲,張華,二虎等人,緊隨林毅后面,對這些韃子進行補刀。

鄭親王濟爾哈郎一看不好,剛剛下關(guān)城的人馬又被他們像趕牲口一樣趕上城來了,這要是被困在長城上,一會兒明軍再來了援兵,他就是第二個多鐸。

濟爾哈郎不愧是皇太極倚重的鄭親王,腦子清醒,思維縝密,臨危不亂,這才是大將的風范。

“給我沖!沖過去,不惜一切代價沖下關(guān)城——”

濟爾哈郎下了這樣一道命令。

可苦了這些韃子們。白天征戰(zhàn)半天,死了那么多人,為的是攻上關(guān)城。

現(xiàn)在好不容易攻上來了,拼殺到這般時候,都快半夜了,又讓沖下關(guān)城,這真是“官”字兩張口,“兵”字兩只腳哇!這仗打的倒霉帶窩氣!

韃子們怨聲載道,但也沒有辦法,到了現(xiàn)在只有拼命的沖。

但是他們沖上了一批就倒下一批,最后他們不沖了往后退,林毅他們則往前追。

濟爾哈郎身經(jīng)百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真有先見之明,他所擔心的事情終于發(fā)生了。

在他們身后面開了鍋了,一支明軍,高舉的火把順著城道沖殺過來。很明顯,這支明軍就是從喜峰口那個方向來的。

來的正是劉肇基的人馬,密云總兵劉肇基跟林毅伏擊完多鐸的人馬之后兵分兩路,他帶著2000多人馬,馬隊在前,步卒墊后,就近上了喜峰口關(guān)城,然后向東殺來,就是青子嶺的方向,緊趕慢趕,終于在此時趕到了。

別看此時劉肇基帶來的人馬不多,有馬隊有步卒,但是,打到這個時候,留下來的都是精英,這些大都是盧總升的舊部,也就是威名赫赫的明末三大軍之一天雄軍。

天雄軍都是家人,親戚,朋友或老鄉(xiāng)的親情和友情的組合。這種親友團發(fā)起威來可不得了,一人舍命,眾人皆是命,不要說是經(jīng)過專門訓練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精兵,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也能打出一片天地。

再加上帶兵主將是劉肇基,這是明清時期的抗清名將,出身將門的他是世襲的僉事官,按照原來的歷史發(fā)展,崇禎上吊之后,大明的北京政權(quán)滅亡。小福王朱由崧的皇帝運來了,被一個太監(jiān)和四個軍閥扶上龍椅,在南京建起了臨時政權(quán),史稱南明。但不久清軍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揚州告急,劉肇基和史可法死守揚州,而名留青史。當時大清的豫親王多鐸指揮清軍和大明降卒大舉攻城,城破之后,劉肇基率400精兵力戰(zhàn)不退,最后全軍覆沒。

這次由于林毅的穿越也改變了劉肇基的命運,并且刀磔多鐸,也算是為劉肇基的歷史宿命報仇出氣了。

劉肇基帶著一支人馬,從后面下手了,此時濟爾哈郎的人馬腹背受敵,前后都是明軍,陷入了困境。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