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棺材門前落,家中有人喪”,一口棺材停在了門口,老種的尸體也被抬了出來。
只見一老頭將棺材里面用白紙糊一遍,然后在棺材底灑一層草木灰,草木灰上鋪一層谷草,上邊再鋪上棉花,棉花上是一層白紙,再壓上兩行銅錢,一行六枚,白事兒管這叫:鋪棺。
接著又拿來一壺“無根水”(井水),抹了死者的眼睛,念叨著:眼觀六路??!叫做“開眼光”,希望死者認清陰司路。
而做完這些,才真正開始“求九杯”,所謂求九杯,是指詢問死者是否愿意下葬,擺上九連杯,用白繩相連,求者一拉繩,倘九杯連倒,就是“笑杯”,可以封棺下葬,但若數(shù)杯不倒,為“哭杯”,表示死不瞑目,停喪待葬。
“那二爺,為什么老種的臉要用紙蓋住呢?”我問。
“人死后,要把他的身體捋順好,使他仰面朝天躺著,用一張輕薄的黃紙表或白紙把臉蓋上,俗叫:苫臉紙。”二爺解釋道。
原來這里頭尚有說道,人死后為什么要用紙苫臉,一是因為人死后臉色會變得難看,親人們一看見他的面容,未免有些傷感或害怕,所以用“苫臉紙”遮住。
二是遮擋塵土,防止噪音,讓死者安息。
三是觀察死者是否假死,若假死,氣出紙動,或許有救。
擺好了九連杯,種家孝子跪在地上叩道:“塵歸塵,土歸土,您請好嘞~~”
那孝子一拉白繩,九連杯開始逐個撲倒,但是到了第八個的時候,那只杯子搖晃幾下就站穩(wěn)了。
“再求一杯。”一旁的長者吩咐道,看樣子他是操辦這次白事兒的。
于是孝子擺好九連杯,扯著哭腔喊:“爹,您老安息吧!”
結(jié)果還是拉到第八杯的時候出了岔子。
“這老種是不是不想下葬啊?”
“也難怪,哪個死人不戀家,當(dāng)天死當(dāng)天埋?”旁邊的村民議論著。
這話說得沒錯,民俗喪事分“當(dāng)天理”,“假三天”,“大三天”,七天,一個月,四十九天不等,天數(shù)越多越闊氣,越講究排場,禮儀也就越繁瑣,更加顯得后輩孝心。
且不論老種家三天連喪有多晦氣,不停喪“當(dāng)天理”就不合乎情理。
“小七,你看那張苫紙。”二爺使了個眼色。
我吃了一驚,蓋住老種的那張苫紙動了,要知道大家圍得這么嚴實不可能有風(fēng)的。
“難道說,老種還沒死?”我疑惑道。
“未必。”二爺說著,繞到老種的后面,摘了那張苫紙,取出一支銀針,抬手往人中穴扎了一針。
“你們是什么人?誰讓你們來這的?”那老者發(fā)現(xiàn)了我們。
“村長,他們好像不是俺們村的。”一村民說道。
二爺指著老種的鼻孔說道:“村長,你看死者的鼻孔。”
只瞧見一條水蛭混著粘稠的液體流了出來,蠕動幾下滑到到了地上。二爺又用中指彈了彈死者的腿脖子,只看見腳底板被摳出了一個血窟窿。
那村長雙眼不自覺地顫了顫:“死者為大,本村白事兒,外人少管!劉老瓜,送他們出村!”
“村長,老種家死得不······”不字剛出口,郭老爺子就對我們一個勁兒地使眼色。
“你們還是走吧。別摻和了。”劉老瓜拉下老臉,推著我們往院子外面走。
快走到村口的時候,二爺突然停了下來,對著劉老瓜陪笑道:“老鄉(xiāng),你可是賣西瓜的?”
“對啊,咋了?”劉老瓜不耐。
我樂呵地看著,這二爺又準備使出忽悠人的本事兒了。
“其實我是個走方郎,剛才院子里扎老種的那一手,你瞧見了吧?”二爺眉眼一抬,故弄玄虛道:“不干凈呦~”
“你啥意思啊?”
二爺:“我問你,老種上吊死的,又不是淹死的,鼻子里咋會有水蛭?”
“這事兒我管不著,村長讓你們趕緊走!”劉老瓜有些心虛了,開始趕人。
“好,撂開這茬兒不說,別看你這樣壯實,你可是有一種病?吃飯之后老覺著迷糊?”
“對啊。老迷糊了。”劉老瓜木訥地點頭,大有上鉤的趨勢。
二爺接著賣弄道:“雖然不痛不癢,不覺怎樣,但是日子一長能轉(zhuǎn)大病,到時候可就晚了。”
“那咋辦???”劉老瓜開始有些掛不住了。
我心里偷著樂,這小老頭也是缺心眼,其實誰都免不掉吃飽食困,不過被二爺添油加醋一忽悠,好像還真有這么回事兒似的。
“先把膀子敞開。”二爺吩咐道。
劉老瓜如聞圣旨,脫了上衣露出膀子,二爺手起針落,冷不防三針下去,劉老瓜感覺頭腦來回晃蕩。
“舒坦吧?”二爺問道。
劉老瓜連連點頭,讓二爺多扎幾針。
“那不成,治病要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心急病難醫(yī)。”二爺假模假式地說道,然后深嘆一口氣兒:“可惜此地容不下咱師徒了,你日后就自求多福吧!”
“別介??!”劉老瓜趕緊拉住了二爺:“先生多留幾天吧,大不了村長那邊有我擋著。”
見目的達成,二爺這只老奸巨猾的老狐貍無奈地搖頭道:“醫(yī)者父母心,也只能這樣了。”
等我們趕回老種家的時候,大伙已經(jīng)準備“撬秧”了。
村里的老人拿著扁擔(dān)進來撬秧,連撬三下,一邊撬一邊對著門口喊:撬秧了,躲開風(fēng)口啊~
院子里的所有人都閃到兩邊,不對著門口,免得被“殃”打了,怕“殃”打后生病的。撬秧之后,孝子拿一個口袋,兜住逝者的頭部,抬到外面靈棚的棺材里,靈棚對著正門口。
接著就是“撥正”了,把亡人抬進棺材,孝子拿著一桿秤一面鏡子在逝者面部晃動,連喊三遍:爹誒~明的是鏡啊,靈的是秤,撥的是正??!告訴逝者靈魂不要走偏。
撥正之后,才開始正式封棺釘棺楔。
一老頭拿著小錘,手里握著棺材釘,當(dāng)釘左楔時,喊聲:“頭往右躲誒~”
釘前右楔時就喊“頭往左誒~”,旨在告訴死者,躲開釘下去的棺楔,不要被棺楔傷著。
這時候,跪在地上的孝子連喊三聲:“爹,三股道從當(dāng)間(中間)走啊,走亮道啊!”
然后像前天的那兩口棺一樣,弄個“黑面四角”:鋪上黑紗,掛上五帝錢
繁瑣的禮儀終于結(jié)束,儀仗隊領(lǐng)著棺材出了院子,朝著南山的墳崗出發(fā)。
我們跟在劉老瓜后面,一行人到了南山,由村長找了塊地兒,孝子挖第一稿“打墓破土”。
只是到了墳崗進口就被攔下了,棺材洞的具體位置除了孝子根本沒人知道,送喪隨行的只到墳崗。
追到這一步,二爺問我:“有沒有想起啥?”
我木訥地點頭,確實想起了我那死去的老爹,因為我爹當(dāng)年為了償我爺爺造下的殺孽,被討債的老牛“呼走”。死于非命。
“犯呼”也就是“犯煞”,民間風(fēng)俗有“連三”的說法,如果家族至親在三年內(nèi)先后去世,“連三”的機率就很大。
而所謂的“連三”,就是還會有一人將被死者“帶走”。如果沒有懂行的先生及時處理,死人怨氣不息,就會禍延生人,整條村子連著串地死。
這可不是大話,有這么個說法,當(dāng)年鬧那啥大革命的時候,咱那頭子爺爺就決定廢除了土葬,為的就是打倒像這樣土葬順出來的牛鬼蛇神,你想啊,死人都挫骨揚灰了,還能跳出墳地害人嗎?
這叫“抓住主要矛盾”,治病尋源。
至于個中隱情,我也不敢犯渾多嘴,總之一句話:死人要是辦不干凈,活人白受罪。
“差不離了。”二爺點點頭:“只不過這次的‘連三’可不簡單。”
“那現(xiàn)在咱咋辦?挖墳嗎?”我問。
“不急。”二爺笑瞇瞇地看著一旁的劉老瓜說道:“天氣熱得緊,咱先去吃個西瓜納納涼。”
劉老瓜的瓜田偏東,三畝多地兒,西瓜葉兒波浪似的一卷一卷的,劉老瓜在旁邊搭了個長棚。
二爺走進瓜田,張望兩眼,扣著手指頭敲打幾下,咚咚作響。
“先生,挑瓜有一手??!”劉老瓜破開二爺挑的西瓜,皮薄囊紅。
“這玩意兒跟看病是一樣的,‘望色聽診’。”二爺又開始忽悠:“你的病也是這樣,看上去沒啥,但內(nèi)里糟做了一團。”
我啃著西瓜,樂呵地看二爺把劉老瓜忽悠得團團轉(zhuǎn)。
“要想治好,我的先問問你,老種家到底怎么回事?”
那劉老瓜頓時拉下老臉:“不成,這事兒村長不讓外頭說。”
二爺也不心急,又說道:“那這病你就另請高明吧。”
劉老瓜頓時急了:“我說,我說還不成嗎?”
原來,老種的死,有關(guān)拐磨山的一個傳言。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fēng),十里不同俗。民間有很多忌諱,比如,湘西苗族在陰歷每月初一、十五忌諱挑糞,你要是稱呼他們“苗子”他們會跟你急。
拐磨山也有個忌諱,忌狗,沾不得狗肉,忌口,就連狗字都是忌諱。
這忌諱則源于一個流言,說是一場大火,燒死了一窩狗棚。
這養(yǎng)狗的主人有個野名,叫山狗,臨死前發(fā)下詛咒會變成惡狗回來咬死全村人,
雖然詛咒一事兒不知真假,但是拐磨山至今還沿襲著忌狗的遺風(fēng)。
聽到這,我想起了我家也有忌諱來著,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