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之的臉頰有些發(fā)燙。
他看看一臉激動,恨不得立刻上書朝廷的周縣令。
又看看滿眼敬佩,幾乎要五體投地的朱宜之。
再想想自己剛才那番倚老賣老、輕視對方的言語。
一股難以言喻的羞愧感涌上心頭。
他猛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袍,然后對著陸準(zhǔn),鄭重其事地拱了拱手。
那腰彎下的幅度,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低。
“陸……賢弟。”
這一聲“賢弟”,叫得有些干澀,卻清晰地傳入了每個人的耳中。
唐敬之抬起頭,臉上帶著幾分尷尬,幾分敬佩,還有幾分自嘲。
“賢弟此策,石破天驚,實乃……振聾發(fā)聵!”
“是下官……不,是為兄先前淺薄了,以年齡取人,險些錯過賢弟這等大才!”
他苦笑一聲,看向周縣令,眼神復(fù)雜。
“我與縣尊大人,皆是進士出身,自詡飽讀詩書,通曉政務(wù),卻對這困擾朝廷百年的火耗之弊束手無策。”
“沒想到……竟被賢弟一語道破天機。”
“慚愧,當(dāng)真是慚愧??!”
周縣令聞言,也是老臉一紅,連連點頭附和:“是啊,慚愧,慚愧之至!”
他們兩人,一個縣令,一個縣丞,都是通過科舉獨木橋,一路拼殺上來的精英。
可面對這等國之大弊,卻只能隨波逐流,甚至……也曾從中分潤過些許好處。
如今被陸準(zhǔn)這般點醒,羞愧之余,也感到一陣后怕。
陸準(zhǔn)看著唐敬之那副終于放下架子的模樣,知道這位官場老油條,算是徹底服氣了。
他也拱了拱手,語氣平和地回應(yīng)道:“唐大人言重了。”
“并非兩位大人不智。”
“你們能在第一時間便明白此策的關(guān)竅利弊,足以證明兩位的智慧與眼光。”
陸準(zhǔn)頓了頓,話鋒一轉(zhuǎn),又回到了他之前的論調(diào)。
“只是,兩位大人,包括這天下的許多讀書人,都被那閹割過的假儒學(xué)蒙蔽了雙眼,困住了手腳。”
“只知空談仁義道德,卻忘了圣人學(xué)說中,本就蘊含著經(jīng)世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的力量。”
“這才讓諸位面對這等弊政,空有智慧,卻想不到這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子。”
眾人道了句佩服后,屋內(nèi)頓時安靜了下來。
方才的激動與贊嘆仿佛被無形的手抹去,只剩下一種微妙而沉重的氣氛在空氣中彌漫。
周縣令端著酒杯,目光閃爍,不再看陸準(zhǔn),而是若有所思地瞟向唐敬之。
唐敬之也垂下眼簾,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官袍的袖口,心思百轉(zhuǎn)。
朱宜之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眉頭微蹙,隱約感覺到了什么,卻又說不清楚。
三位官場中人,心思各異,眼神交匯間,似乎有無聲的電光火石。
唯有陸準(zhǔn),仿佛置身事外。
他夾起一塊肥美的魚肉,慢條斯理地送入口中,細(xì)細(xì)咀嚼。
魚肉的鮮美在口中化開,他卻微微皺了皺眉。
這氣氛,怎么突然變得跟魚刺一樣,有點卡喉嚨?
“諸位大人,這是怎么了?”
陸準(zhǔn)放下筷子,帶著幾分恰到好處的疑惑,看向沉默的三人。
唐敬之像是被這句話驚醒,猛地抬起頭,臉上擠出一個略顯僵硬的笑容。
“啊,無事,無事。”
他站起身,對著周縣令和陸準(zhǔn)拱了拱手。
“縣尊大人,陸賢弟,下官衙門里還有些瑣事未了,今日便先告辭了。”
他語氣帶著幾分急切,眼神卻不敢與周縣令對視。
“改日,改日定當(dāng)再備薄酒,好好宴請陸賢弟,聆聽高見。”
說著,他便轉(zhuǎn)身欲走,腳步匆匆,像是生怕慢了一步。
“唐縣丞留步!”
就在唐敬之的手即將碰到門框時,周縣令的聲音陡然響起,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yán)。
“來人!”
隨著周縣令一聲令下,門外立刻涌入數(shù)名身著皂衣,手持水火棍的衙役,瞬間將后堂的出口堵得嚴(yán)嚴(yán)實實。
冰冷的鐵尺與腰刀反射著堂內(nèi)的燈火,氣氛瞬間降至冰點。
唐敬之的臉色驟然一沉,猛地轉(zhuǎn)過身,原本還算和氣的面容此刻陰云密布。
“周大人,你這是何意?”
他盯著周縣令,聲音冰冷,帶著被冒犯的怒意。
周縣令臉上閃過一絲尷尬,干咳一聲,試圖緩和氣氛。
“呵呵,唐縣丞誤會了,誤會了。”
他擺了擺手,臉上堆起笑容,只是那笑意不達眼底。
“本官忽然想起,還有些公務(wù)上的事情,想要請教唐縣丞,事關(guān)重大,還請?zhí)瓶h丞稍待片刻,咱們詳談之后再走不遲。”
“請教?”
唐敬之怒極反笑,指著門口的衙役,聲音陡然拔高。
“周存安!你用這陣仗來請教本官?”
“你別忘了,我表兄乃是布政使司的參議!你敢軟禁朝廷命官不成?!”
他直接喊出了周縣令的表字,顯然已經(jīng)撕破了臉皮。
周縣令臉上的笑容也徹底消失,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軟禁?唐大人言重了。”
他慢悠悠地端起茶杯,吹了吹熱氣。
“本官只是怕唐大人太過心急,走夜路不安全罷了。”
他放下茶杯,眼神銳利地看向唐敬之。
“別以為本官不知道你想干什么!”
“連夜跑去府城,找你那表兄遞折子,搶這潑天的功勞?”
“做夢!”
周縣令毫不客氣地戳破了唐敬之的心思。
說完,他又立刻換上一副笑臉,轉(zhuǎn)向陸準(zhǔn),語氣溫和得像是換了個人。
“哎呀,人有三急,本官這肚子有些不適,先去趟茅房,賢侄稍等片刻。”
他一邊說著,一邊就準(zhǔn)備起身往外走。
“無恥!”
唐敬之氣得渾身發(fā)抖,指著周縣令的背影破口大罵。
“姓周的,你這偽君子!說什么去茅房,分明是想偷偷寫折子,搶先一步報給朝廷!”
“你想獨吞這份功勞?!”
周縣令腳步一頓,臉上又是一陣尷尬,回頭強笑道。
“唐大人說的哪里話。”
“本官豈是那等貪功之人?”
“這‘火耗歸公’的妙策,乃是陸賢侄所獻,本官自然要將陸賢侄的大名一起寫上,奏請陛下嘉獎!”
“哼!”
唐敬之冷笑一聲,毫不示弱。
“不必勞煩周大人費心!”
“本官的折子里,自然也會加上陸準(zhǔn)賢弟的名字!”
兩人爭鋒相對,唾沫橫飛,為了那還未到手的功勞,已經(jīng)開始明爭暗斗。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的朱宜之忽然站了起來。
他整理了一下衣袍,臉色平靜,聲音卻帶著一種不容忽視的分量。
“周大人,唐大人。”
他目光掃過爭執(zhí)的兩人,緩緩開口。
“家父,乃是永安知府朱宏遠。”
“不知,周大人連本公子也要攔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