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0 19:36:40

東漢王朝的歷史長河中,漢順帝劉保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卻又飽受爭議的帝王。他以獨特的方式登上皇位,在宦官與外戚勢力的雙重裹挾下,開啟了一段充滿波折的統(tǒng)治生涯。在他在位的19年里,東漢王朝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與變革,而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對東漢的命運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坎坷童年,廢太子逆襲稱帝

公元115年,劉保出生于洛陽皇宮,他的母親是李氏。李氏出身低微,只是一名普通宮女,在生下劉保后,便遭到了漢安帝皇后閻姬的嫉妒與迫害,最終被閻皇后毒殺。劉保自幼失去母親,在閻皇后的陰影下艱難成長,雖貴為皇子,卻從未感受過真正的母愛與家庭溫暖。

永寧元年(120年),5歲的劉保被立為太子,然而,這并沒有給他帶來安穩(wěn)的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劉保逐漸展現(xiàn)出與閻皇后不同的性格與政治理念,這讓閻皇后深感威脅。延光三年(124年),在閻皇后與漢安帝乳母王圣的合謀誣陷下,劉保被廢為濟陰王,失去了太子之位。從太子到廢王,劉保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僅失去了尊貴的地位,還面臨著來自各方的冷落與排擠。

延光四年(125年),漢安帝劉祜在南巡途中突然駕崩。閻皇后為了長期把持朝政,與閻顯兄弟、江京等宦官密謀,決定隱瞞漢安帝的死訊,將尸體運回洛陽后才發(fā)喪。隨后,他們擁立年幼的北鄉(xiāng)侯劉懿為帝,閻皇后臨朝稱制。劉保因為被廢黜太子之位,無法參與漢安帝的喪事,他悲傷哀號,茶飯不思,朝堂內(nèi)外許多人都為他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悲痛。

然而,命運很快發(fā)生了轉(zhuǎn)折。劉懿在位僅206天便因病去世,閻顯、江京等人還未來得及選出新的繼承人,中黃門孫程等十九名宦官便趁機發(fā)動政變。他們在皇宮西鐘下秘密聚會,商議擁立劉保為帝。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斗爭,孫程等人成功殺死了江京、劉安、陳達等閻氏黨羽,控制了皇宮。隨后,他們在德陽殿迎接時年11歲的劉保登基稱帝。劉保召集尚書和仆射以下的官員,讓他們跟隨自己的輦車前往南宮;又留下孫程等人駐守宮門,隔斷內(nèi)外聯(lián)系,之后登上云臺召集百官,宣布登基稱帝,下令命虎賁衛(wèi)士和羽林衛(wèi)士守衛(wèi)南北宮的諸多大門。

閻顯得知政變消息后,驚慌失措,試圖調(diào)集士兵抵抗。他召越騎校尉馮詩前來,向他許以好處,希望他能支持自己。馮詩假意答應,出去后斬殺閻顯同黨樊登,隨后返回自己的軍營。閻顯的弟弟衛(wèi)尉閻景聽到消息后,率領軍隊入宮,尚書郭鎮(zhèn)率衛(wèi)士出擊將閻景斬殺。此后,劉保派遣使者進入北宮,奪取了皇帝的玉璽和印綬。他親自前往嘉德殿,派使者逮捕閻顯和他的兩個弟弟,抓到監(jiān)獄處死,將閻太后遷到離宮居住,其家屬都流放邊疆。劉保成功奪回了政權,成為東漢的第七位皇帝,改元“永建”。

親政之路,平衡各方勢力

劉保登基后,面臨著錯綜復雜的政治局面。他深知自己能夠登上皇位,離不開宦官的支持,因此對孫程等十九名宦官大加封賞,將他們?nèi)糠鉃楹罹?,并賞賜大量金銀車馬。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劉保逐漸意識到宦官勢力的膨脹對朝政的威脅。于是,他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打壓宦官,試圖削弱他們的權力。

永建元年(126年),中常侍張防濫用權勢,收取賄賂,司隸校尉虞詡依法追究卻被其打壓誣陷,被罰去左校服役?;鹿賹O程等人上表維護虞詡,怒斥張防,惹得劉保大怒,將他們十九人全部免官,并令其離開京城去往封地,后來又改封孫程為宜城侯。虞詡的兒子虞顗與他名下上百門生,去找中常侍高梵,為虞詡申訴。后來高梵上報劉保,劉保當天就釋放了虞詡,并將張防流放邊疆,其黨羽賈朗等六人或處死或罷黜。通過這一事件,劉保向宦官勢力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即絕不允許他們肆意妄為、干擾朝政。

除了打壓宦官,劉保還試圖平衡外戚勢力。陽嘉元年(132年),劉保冊立梁妠為皇后。梁妠出身名門望族,聰明賢惠,她的家族在東漢朝廷中擁有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梁妠被立為皇后后,她的父親梁商被封為執(zhí)金吾,后來又被任命為大將軍,開始總攬朝政。梁商為人較為溫和,他在執(zhí)政期間,舉薦了巨覽、陳龜、李固、周舉等一大批良臣,為東漢朝廷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梁商的兒子梁冀卻性格跋扈,野心勃勃,他在梁商死后,接任大將軍之位,逐漸掌握了朝廷的實際權力,成為東漢后期政治腐敗的重要根源之一。

在平衡宦官與外戚勢力的同時,劉保也注重選拔賢能之士,充實朝廷官員隊伍。他多次下詔要求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內(nèi)郡守各舉薦一名賢良直言納諫的名士,并親自進行策問,選拔郎官。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東漢朝廷的政治風氣,為國家的治理提供了人才支持。

改革察舉,推動文化發(fā)展

東漢時期,察舉制是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察舉制逐漸出現(xiàn)了諸多弊端,貴戚操縱察舉,權門請托,賄賂公行之弊橫生。為了改變這一局面,陽嘉元年(132年),尚書令左雄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察舉制的建議,劉保采納了他的提議,推行了察舉制的改革,史稱“陽嘉新制”。

“陽嘉新制”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一是設定年齡限制,察舉對象一般要年滿四十,如確實“有茂才異行”,也可破格察舉;二是建立考試制度,“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箋奏”,意即儒生察舉要考試經(jīng)學,文吏則考試奏章律令方面的技能??荚囍贫鹊慕⑹遣炫e制改革的關鍵突破,它極大地增加了操作上的確定性與規(guī)則性,使察舉過程更加公平、公正,有效防范了豪強世家互相勾連請托的現(xiàn)象。

陽嘉新制施行后,左雄親自把關查驗各郡執(zhí)行情況。濟陰郡貿(mào)然推薦一名年未及四十的孝廉,左雄發(fā)起一次查核整治,將違制察舉的濟陰太守胡廣等十余名官員罷免黜退,此后十余年間各地無不敬之畏之,漢朝的察舉風氣為之一正。陽嘉新制所確立的分科考試制度,被視為科舉制的萌芽,為中國科舉制的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的人才選拔制度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文化方面,劉保也非常重視教育的發(fā)展。他修繕太學,擴大太學的規(guī)模,廣招學生,使得太學的人數(sh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太學的繁榮培養(yǎng)了大量的人才,為東漢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外,劉保在位期間,科技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他將張衡官復原職,使得張衡能夠繼續(xù)進行科學研究。陽嘉元年(132年),張衡發(fā)明了世界第一臺測量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這一發(fā)明在當時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夠及時準確地檢測到地震的發(fā)生方位,為人們應對地震災害提供了重要的幫助。

邊疆戰(zhàn)事,外患與外交并存

劉保在位期間,東漢邊疆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北方的鮮卑人時常侵擾邊境,劫掠遼東、玄菟一帶,給當?shù)匕傩盏纳敭a(chǎn)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為了抵御鮮卑的入侵,劉保派遣護烏桓校尉耿曄率領南單于攻擊鮮卑,經(jīng)過多次戰(zhàn)斗,終于將鮮卑人擊潰,暫時緩解了北方邊境的危機。

西方的羌人也多次發(fā)動叛亂,與東漢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羌人叛亂持續(xù)時間長,范圍廣,給東漢政府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為了平定羌亂,劉保派遣了大量的軍隊前往鎮(zhèn)壓,雙方互有勝負。永和四年(139年),征西將軍馬賢在射姑山被羌人叛軍殺死,此后羌人劫掠三輔一帶,甚至還焚燒歷代君主的園陵,局勢一度十分危急。后來,東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強軍事防御、分化瓦解羌人部落、招撫與鎮(zhèn)壓相結(jié)合等,才逐漸控制住了羌亂的局勢。

在應對邊疆戰(zhàn)事的同時,劉保也積極開展外交活動,拓展東漢的勢力范圍。永建五年(130年)春正月,疏勒國王遣侍子來京師,大宛、莎車國王皆派遣使者上貢。此后,東漢與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絲綢之路得以暢通無阻。此外,劉保還實現(xiàn)了中國與南洋群島的首次直接交往,進一步加強了東漢與海外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

英年早逝,身后功過評說

建康元年(144年)四月,劉保派遣馬寔攻擊南匈奴左部,成功將他們擊敗,匈奴、羌人、烏桓都紛紛向馬寔投降。同月,劉保任命長子劉炳為太子,改元建康,并大赦天下。然而,僅僅過了幾個月,八月,年僅30歲的劉保便在玉堂前殿駕崩。死前留下遺詔,表示死后無須再建立新的寢宮和宗廟,下葬時只需穿著舊衣服即可,不允許陪葬珠寶美玉這些東西。同年九月,劉保被埋葬于憲陵,廟號敬宗,謚號孝順皇帝。漢獻帝劉協(xié)初平元年(190年),劉協(xié)以劉保無功德為由,將劉保廟號去除。

漢順帝劉保的一生充滿了爭議。他在位期間,雖然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就,如改革察舉制、修繕太學、擊敗鮮卑、拓展外交等,但他也面臨著諸多困境,如宦官與外戚勢力的膨脹、邊疆戰(zhàn)事的頻繁、政治腐敗等問題。他在平衡各方勢力方面雖然做出了努力,但最終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導致東漢王朝逐漸走向衰落。

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劉保的歷史貢獻。他在登基之初,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成功奪回政權,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在執(zhí)政期間,他積極推行改革,試圖挽救東漢王朝的頹勢,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經(jīng)驗教訓。他對文化教育的重視,推動了東漢文化的繁榮發(fā)展;他在邊疆戰(zhàn)事和外交方面的努力,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完整和尊嚴,加強了與周邊地區(qū)的交流與合作。

漢順帝劉保是東漢歷史上一位具有重要意義的皇帝。他的一生是在困境中掙扎與奮進的一生,他的功過是非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思考。他的故事不僅是個人的傳奇,更是東漢王朝興衰歷程的一個縮影,讓我們從中看到了歷史的滄桑與變遷。

第21章 漢順帝劉保:夾縫中的掙扎與奮進

東漢王朝的歷史長河中,漢順帝劉保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卻又飽受爭議的帝王。他以獨特的方式登上皇位,在宦官與外戚勢力的雙重裹挾下,開啟了一段充滿波折的統(tǒng)治生涯。在他在位的19年里,東漢王朝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與變革,而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對東漢的命運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坎坷童年,廢太子逆襲稱帝

公元115年,劉保出生于洛陽皇宮,他的母親是李氏。李氏出身低微,只是一名普通宮女,在生下劉保后,便遭到了漢安帝皇后閻姬的嫉妒與迫害,最終被閻皇后毒殺。劉保自幼失去母親,在閻皇后的陰影下艱難成長,雖貴為皇子,卻從未感受過真正的母愛與家庭溫暖。

永寧元年(120年),5歲的劉保被立為太子,然而,這并沒有給他帶來安穩(wěn)的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劉保逐漸展現(xiàn)出與閻皇后不同的性格與政治理念,這讓閻皇后深感威脅。延光三年(124年),在閻皇后與漢安帝乳母王圣的合謀誣陷下,劉保被廢為濟陰王,失去了太子之位。從太子到廢王,劉保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僅失去了尊貴的地位,還面臨著來自各方的冷落與排擠。

延光四年(125年),漢安帝劉祜在南巡途中突然駕崩。閻皇后為了長期把持朝政,與閻顯兄弟、江京等宦官密謀,決定隱瞞漢安帝的死訊,將尸體運回洛陽后才發(fā)喪。隨后,他們擁立年幼的北鄉(xiāng)侯劉懿為帝,閻皇后臨朝稱制。劉保因為被廢黜太子之位,無法參與漢安帝的喪事,他悲傷哀號,茶飯不思,朝堂內(nèi)外許多人都為他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悲痛。

然而,命運很快發(fā)生了轉(zhuǎn)折。劉懿在位僅206天便因病去世,閻顯、江京等人還未來得及選出新的繼承人,中黃門孫程等十九名宦官便趁機發(fā)動政變。他們在皇宮西鐘下秘密聚會,商議擁立劉保為帝。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斗爭,孫程等人成功殺死了江京、劉安、陳達等閻氏黨羽,控制了皇宮。隨后,他們在德陽殿迎接時年11歲的劉保登基稱帝。劉保召集尚書和仆射以下的官員,讓他們跟隨自己的輦車前往南宮;又留下孫程等人駐守宮門,隔斷內(nèi)外聯(lián)系,之后登上云臺召集百官,宣布登基稱帝,下令命虎賁衛(wèi)士和羽林衛(wèi)士守衛(wèi)南北宮的諸多大門。

閻顯得知政變消息后,驚慌失措,試圖調(diào)集士兵抵抗。他召越騎校尉馮詩前來,向他許以好處,希望他能支持自己。馮詩假意答應,出去后斬殺閻顯同黨樊登,隨后返回自己的軍營。閻顯的弟弟衛(wèi)尉閻景聽到消息后,率領軍隊入宮,尚書郭鎮(zhèn)率衛(wèi)士出擊將閻景斬殺。此后,劉保派遣使者進入北宮,奪取了皇帝的玉璽和印綬。他親自前往嘉德殿,派使者逮捕閻顯和他的兩個弟弟,抓到監(jiān)獄處死,將閻太后遷到離宮居住,其家屬都流放邊疆。劉保成功奪回了政權,成為東漢的第七位皇帝,改元“永建”。

親政之路,平衡各方勢力

劉保登基后,面臨著錯綜復雜的政治局面。他深知自己能夠登上皇位,離不開宦官的支持,因此對孫程等十九名宦官大加封賞,將他們?nèi)糠鉃楹罹?,并賞賜大量金銀車馬。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劉保逐漸意識到宦官勢力的膨脹對朝政的威脅。于是,他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打壓宦官,試圖削弱他們的權力。

永建元年(126年),中常侍張防濫用權勢,收取賄賂,司隸校尉虞詡依法追究卻被其打壓誣陷,被罰去左校服役?;鹿賹O程等人上表維護虞詡,怒斥張防,惹得劉保大怒,將他們十九人全部免官,并令其離開京城去往封地,后來又改封孫程為宜城侯。虞詡的兒子虞顗與他名下上百門生,去找中常侍高梵,為虞詡申訴。后來高梵上報劉保,劉保當天就釋放了虞詡,并將張防流放邊疆,其黨羽賈朗等六人或處死或罷黜。通過這一事件,劉保向宦官勢力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即絕不允許他們肆意妄為、干擾朝政。

除了打壓宦官,劉保還試圖平衡外戚勢力。陽嘉元年(132年),劉保冊立梁妠為皇后。梁妠出身名門望族,聰明賢惠,她的家族在東漢朝廷中擁有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梁妠被立為皇后后,她的父親梁商被封為執(zhí)金吾,后來又被任命為大將軍,開始總攬朝政。梁商為人較為溫和,他在執(zhí)政期間,舉薦了巨覽、陳龜、李固、周舉等一大批良臣,為東漢朝廷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梁商的兒子梁冀卻性格跋扈,野心勃勃,他在梁商死后,接任大將軍之位,逐漸掌握了朝廷的實際權力,成為東漢后期政治腐敗的重要根源之一。

在平衡宦官與外戚勢力的同時,劉保也注重選拔賢能之士,充實朝廷官員隊伍。他多次下詔要求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內(nèi)郡守各舉薦一名賢良直言納諫的名士,并親自進行策問,選拔郎官。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東漢朝廷的政治風氣,為國家的治理提供了人才支持。

改革察舉,推動文化發(fā)展

東漢時期,察舉制是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察舉制逐漸出現(xiàn)了諸多弊端,貴戚操縱察舉,權門請托,賄賂公行之弊橫生。為了改變這一局面,陽嘉元年(132年),尚書令左雄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察舉制的建議,劉保采納了他的提議,推行了察舉制的改革,史稱“陽嘉新制”。

“陽嘉新制”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一是設定年齡限制,察舉對象一般要年滿四十,如確實“有茂才異行”,也可破格察舉;二是建立考試制度,“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箋奏”,意即儒生察舉要考試經(jīng)學,文吏則考試奏章律令方面的技能。考試制度的建立是察舉制改革的關鍵突破,它極大地增加了操作上的確定性與規(guī)則性,使察舉過程更加公平、公正,有效防范了豪強世家互相勾連請托的現(xiàn)象。

陽嘉新制施行后,左雄親自把關查驗各郡執(zhí)行情況。濟陰郡貿(mào)然推薦一名年未及四十的孝廉,左雄發(fā)起一次查核整治,將違制察舉的濟陰太守胡廣等十余名官員罷免黜退,此后十余年間各地無不敬之畏之,漢朝的察舉風氣為之一正。陽嘉新制所確立的分科考試制度,被視為科舉制的萌芽,為中國科舉制的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的人才選拔制度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文化方面,劉保也非常重視教育的發(fā)展。他修繕太學,擴大太學的規(guī)模,廣招學生,使得太學的人數(sh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太學的繁榮培養(yǎng)了大量的人才,為東漢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外,劉保在位期間,科技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他將張衡官復原職,使得張衡能夠繼續(xù)進行科學研究。陽嘉元年(132年),張衡發(fā)明了世界第一臺測量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這一發(fā)明在當時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夠及時準確地檢測到地震的發(fā)生方位,為人們應對地震災害提供了重要的幫助。

邊疆戰(zhàn)事,外患與外交并存

劉保在位期間,東漢邊疆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北方的鮮卑人時常侵擾邊境,劫掠遼東、玄菟一帶,給當?shù)匕傩盏纳敭a(chǎn)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為了抵御鮮卑的入侵,劉保派遣護烏桓校尉耿曄率領南單于攻擊鮮卑,經(jīng)過多次戰(zhàn)斗,終于將鮮卑人擊潰,暫時緩解了北方邊境的危機。

西方的羌人也多次發(fā)動叛亂,與東漢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羌人叛亂持續(xù)時間長,范圍廣,給東漢政府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為了平定羌亂,劉保派遣了大量的軍隊前往鎮(zhèn)壓,雙方互有勝負。永和四年(139年),征西將軍馬賢在射姑山被羌人叛軍殺死,此后羌人劫掠三輔一帶,甚至還焚燒歷代君主的園陵,局勢一度十分危急。后來,東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強軍事防御、分化瓦解羌人部落、招撫與鎮(zhèn)壓相結(jié)合等,才逐漸控制住了羌亂的局勢。

在應對邊疆戰(zhàn)事的同時,劉保也積極開展外交活動,拓展東漢的勢力范圍。永建五年(130年)春正月,疏勒國王遣侍子來京師,大宛、莎車國王皆派遣使者上貢。此后,東漢與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絲綢之路得以暢通無阻。此外,劉保還實現(xiàn)了中國與南洋群島的首次直接交往,進一步加強了東漢與海外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

英年早逝,身后功過評說

建康元年(144年)四月,劉保派遣馬寔攻擊南匈奴左部,成功將他們擊敗,匈奴、羌人、烏桓都紛紛向馬寔投降。同月,劉保任命長子劉炳為太子,改元建康,并大赦天下。然而,僅僅過了幾個月,八月,年僅30歲的劉保便在玉堂前殿駕崩。死前留下遺詔,表示死后無須再建立新的寢宮和宗廟,下葬時只需穿著舊衣服即可,不允許陪葬珠寶美玉這些東西。同年九月,劉保被埋葬于憲陵,廟號敬宗,謚號孝順皇帝。漢獻帝劉協(xié)初平元年(190年),劉協(xié)以劉保無功德為由,將劉保廟號去除。

漢順帝劉保的一生充滿了爭議。他在位期間,雖然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就,如改革察舉制、修繕太學、擊敗鮮卑、拓展外交等,但他也面臨著諸多困境,如宦官與外戚勢力的膨脹、邊疆戰(zhàn)事的頻繁、政治腐敗等問題。他在平衡各方勢力方面雖然做出了努力,但最終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導致東漢王朝逐漸走向衰落。

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劉保的歷史貢獻。他在登基之初,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成功奪回政權,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在執(zhí)政期間,他積極推行改革,試圖挽救東漢王朝的頹勢,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經(jīng)驗教訓。他對文化教育的重視,推動了東漢文化的繁榮發(fā)展;他在邊疆戰(zhàn)事和外交方面的努力,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完整和尊嚴,加強了與周邊地區(qū)的交流與合作。

漢順帝劉保是東漢歷史上一位具有重要意義的皇帝。他的一生是在困境中掙扎與奮進的一生,他的功過是非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思考。他的故事不僅是個人的傳奇,更是東漢王朝興衰歷程的一個縮影,讓我們從中看到了歷史的滄桑與變遷。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