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的最終目的是中興漢室,但前提是先拿下雍涼,而拿下雍涼的前提得先拿下隴西四郡,這樣才能將涼州和益州相連,將隆中對跨擁荊、益二州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調(diào)整為跨擁涼、益二州。一旦天下有變,就能聯(lián)合吳國干翻曹魏。所以諸葛亮的五次北伐最終目標都繞不開隴西。
第一次北伐局面一片大好,結(jié)果馬謖給自己強行上難度,翻車了,功虧一簣。但不必氣餒,失敗是成功之母,重整旗鼓后接著北伐。此時的諸葛亮在等關(guān)中敵軍被調(diào)走,因為吳國要跟魏國開戰(zhàn)了。
在第一次北伐時,孫權(quán)就已經(jīng)開始謀劃著一場必勝之戰(zhàn),因為此戰(zhàn)的意義關(guān)乎他接下來的一個重大決定,所以必須得勝。他決定派人向魏國的東部戰(zhàn)區(qū)司令員曹休詐降,引他來攻。
孫權(quán)對鄱陽太守周魴說:你去找一個山越將領(lǐng)當演員去忽悠曹休。周魴說那怎么行?一群小丑根本靠不住,這個演員得我來當。于是和孫權(quán)演了一場君臣之間離心離德、不得不反的精彩大戲。
作為觀眾的曹休上當了,立馬上書曹叡表示:周魴要投降做內(nèi)應(yīng),我去接應(yīng)。曹叡同意,還派司馬懿攻江陵、賈逵攻東關(guān),三路大軍共同出擊。
得知曹休中計,孫權(quán)立馬召集眾將,任命陸遜為大都督?jīng)Q戰(zhàn)曹休。
曹休帶著十萬兵馬浩浩蕩蕩趕赴宛城,結(jié)果走到石亭時,撞上了嚴陣以待的吳軍,領(lǐng)頭的不是周魴,而是陸遜。上當了。不過知道上當又能咋樣?我十萬大軍根本不虛,開戰(zhàn)吧。
陸遜當然不會錯過機會,畢竟你長途跋涉全軍疲憊,此時不打,更待何時?于是下令:朱桓、全琮兩翼夾擊,自己攻打正面,三路兵馬直沖魏軍。魏軍瞬間被沖散,漸漸不敵,只能邊戰(zhàn)邊退。陸遜率軍邊追邊砍,一路追到夾石,斬殺俘虜一萬多人,繳獲牛馬驢車一萬多輛,糧草輜重不計其數(shù)。
還好賈逵率軍趕到,不然曹休有可能就“交代”了。一個多月后,曹休病逝。石亭一戰(zhàn),吳軍大勝,乘此大勝之際,孫權(quán)決定宣布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不過在宣布之前,氛圍得先搞起來,祥瑞得先搞出來,什么黃龍啊、鳳凰啊都別落下。
孫權(quán)在武昌籌備登基,而漢中的諸葛亮已經(jīng)開始第二次北伐,這次走的是陳倉。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你只能走這條路,祁山道魏軍肯定布了重兵,子午道和儻駱道比獨木橋還難走,褒斜道上次趙云撤退時燒壞了,就剩陳倉道了;第二是這次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是拿陳倉和雍縣,這樣就能阻斷渭水道和隴山道,只要能守住這兩處,就能逐漸蠶食隴西。
但問題是曹真早料到你接下來會走這里,于是把鎮(zhèn)守涼州的郝昭調(diào)了過來。郝昭過來后立馬開始修城,讓陳倉變得堅不可摧,所以當諸葛亮兵臨城下時,雖然守軍僅僅一千多人,但你就是攻不下來。整整猛攻了二十多天,用盡各種手段,但都被郝昭一一化解。沒法打了,費曜援軍來了,張郃也在路上,諸葛亮只能下令撤退。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怎么可能?魏國大將王雙率兵追擊。諸葛亮直接將其反殺,但第二次北伐又是無功而返。
就這么回去,將士們的信心肯定沒了,所以諸葛亮馬不停蹄開始第三次北伐,目標是武都和陰平。雖然這兩個郡的人口在曹操那時候就被遷走,但畢竟是蜀漢的西北門戶,而且還連著隴西四郡,有極高的戰(zhàn)略意義。
當然除了拿地,最關(guān)鍵的是諸葛亮要圍點打援。于是命陳式率兵攻打武都、陰平,自己繞道建威包抄敵軍。果然,郭淮率軍來援,但半路得到消息,諸葛亮大軍就在建威,于是掉頭就跑,撤回上邽。
雖然沒能殲滅敵軍,但拿下武都、陰平,也算是有所收獲,最關(guān)鍵的是士氣穩(wěn)住了。得到消息的劉禪立馬下詔,恢復諸葛亮丞相一職。接下來,該準備第四次北伐了。
但這時候突然傳來一個驚天大雷——孫權(quán)稱帝了。這就尷尬了,漢賊不兩立,盟友也變成漢賊了,咋整?此時孫權(quán)的使者已經(jīng)到了成都,表示咱們兩國并存,共同繁榮吧。
蜀漢官員一致反對,你孫權(quán)憑什么當皇帝?你有一丁點合法性嗎?身為大漢臣子,這不是謀逆是什么?必須和他斷交!
劉禪只能派人讓諸葛亮抉擇。諸葛亮表示:咱目前的情況只能接受,既然選擇接受,不如大方點,給他道個喜吧。于是派陳震出使吳國,祝賀孫權(quán)登基。
孫權(quán)開心壞了,兄弟,夠意思,咱的聯(lián)盟之后絕對是穩(wěn)如泰山。兩人登壇盟誓,宣布同心協(xié)力,共拒曹魏,等滅掉魏國之后,平分天下。從此,吳蜀聯(lián)盟堅不可摧,同樣堅不可摧的還有三足鼎立之勢。但對于諸葛亮來講,無論天下大勢如何,都無法阻擋他北伐的腳步,他要將所有的不可為變成可為。
不過沒等他出手,魏國那邊主動出擊了。司馬懿率軍走漢水道,曹真率軍走子午道,祁山道和褒斜道由兩支兵馬做疑兵,四路大軍浩浩蕩蕩開向漢中。
諸葛亮得知后,分別在成固河赤坂集結(jié)兵馬,嚴陣以待,然后命李嚴率兵兩萬前來支援。只要魏軍敢來,就讓他們有去無回。
關(guān)鍵是魏軍來得了嗎?曹真走的是子午道,本來就險,還趕上了夏末多雨季節(jié),全軍在子午谷淋了三十多天大暴雨,士氣都被淋沒了。另一邊的司馬懿好不容易打到南鄉(xiāng),也趕上了暴雨,糧草都成了問題。
諸葛亮此時派魏延和吳懿去打隴西了。沒多久,曹叡在眾人勸說下命各路大軍撤回,隴西那邊的魏延和吳懿在陽溪擊敗郭淮、費曜后,也奉命撤回。吳懿被提拔為左將軍,魏延被提拔為前軍師兼征西大將軍。
沒多久,第四次北伐的機會來了,因為魏國的西部戰(zhàn)區(qū)司令員曹真病重,已經(jīng)在洛陽奄奄一息了。諸葛亮命李嚴留守漢中保障后勤,用新造的木牛運糧,親率大軍奔赴隴西。然而諸葛亮萬萬沒有想到,正在趕來和他對決的魏軍主將是一個比曹真還可怕的頂級高手,三國時代兩位頂級軍事家上演的精彩大戲“龍爭虎斗”正式開始。
諸葛亮留下一支兵馬圍攻祁山堡,親率大軍攻打上邽,郭淮、費曜、戴陵率軍迎戰(zhàn),直接被打回上邽。諸葛亮下令將上邽的小麥全部收割,魏軍只能眼睜睜看著蜀軍收割自己的糧食,毫無脾氣。
沒多久,司馬懿率軍趕到上邽,全軍列陣迎敵,據(jù)險而守??次很姏]有交戰(zhàn)的意思,諸葛亮下令全軍撤退。司馬懿也下令全軍追,不許擊,一路尾隨,從上邽來到鹵城。
司馬懿能沉得住氣,但底下的將士們受不了,老大,你太慫了,蜀軍又不是大老虎,有必要這么害怕嗎?你讓天下人怎么看你?
愛咋看咋看,司馬懿根本不理,他的目的是耗到對方糧盡。但沒過多久發(fā)現(xiàn)自己的糧先頂不住了,將士們也憋不住了,再不打,要出事,于是決定和諸葛亮決戰(zhàn)。
司馬懿命張郃繞后和自己南北夾擊攻打蜀軍。諸葛亮命王平迎戰(zhàn)張郃,魏延、高翔、吳班正面接戰(zhàn)。張郃面對王平率領(lǐng)的無當飛軍根本沒有一點辦法,正面戰(zhàn)場魏延等人瘋狂砍殺,司馬懿驚了,蜀軍都是些什么人,根本打不過,眼瞅著一個個被砍,躺下三千多人后,司馬懿下令撤退。諸葛亮下令全軍追擊,從鹵城一路追到上邽,接著下令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