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7 18:18:00

東宮,寢宮。

天邊破曉,剛蒙蒙亮。

陳曉一起床,就收到錦衣衛(wèi)送來的卷宗。

“這群不見棺材不落淚的家伙,死到臨頭還抱著錢罐兒舍不得放手。”

錦衣衛(wèi)辦事效率極高,在卷宗中詳細描述抄家韓廣宏,田云光時,搜查到跟張李秦宋四大家勾結的罪證,此外,他們平常犯法違禁的事跡,也羅列在案。

有了這些,陳曉準備今天大開殺戒。

侍寢了一夜,正圍著陳曉伺候更衣的安如水,感受到陳曉身上翻涌的戾氣,忍不住地道:

“殿下,又要殺人了?”

陳曉哈哈一笑,反手攬過安如水纖細的腰身:

“不愧是孤身邊的女人,這都被你看出來了。”

安如水面紅耳赤,哪怕夜夜接受陳曉的恩愛雨露,遇到陳曉的舉動,她還不是異常的害羞。

“孤就是喜歡愛妃羞答答的模樣…”

陳曉心頭一熱,手臂稍微用力之下,二人已親密無間。

“殿,殿下…”

安如水一顆心快要提到嗓子眼了,苦苦求饒:

“饒了妾身吧,妾身,真的不堪鞭撻。殿下今天還有大事,不要為了妾身…”

陳曉精力充沛得可怕,安如水簡直不敢想象接下來。

然而,陳曉松開了臂膀:

“孤今天確實要殺那么一些人…”

安如水還沒來得及松口氣,陳曉又笑瞇瞇轉身:

“孤今晚再跟水水好好親近,嘿嘿,孤已經想到幾個新花樣了…”

安如水聽了臉上浮起紅云,咬住下唇又羞又怕。

太子殿下不但變得殺人不眨眼,精力充沛,也不知道哪里知道的些鬼花樣,在安如水的身上施展。

夠變態(tài)的。

安如水不敢在想,慌忙扭頭岔開話題:

“殿下為什么要殺這么多人呢?做一個人人稱頌的仁德太子它不好嗎?”

“人人稱頌?仁德太子?”

陳曉臉色變冷:

“你知道如何成為你伯父安遠山口中稱頌的太子嗎?”

安如水搖搖頭。

“做一個廢物!要越窩囊越廢物,沒有半分主見,沒有丁點兒的反抗念頭。只要我顯出分毫的才能,那位安相代表的所謂‘天下人’,就不會對我滿意的。”

“現(xiàn)在,你明白了嗎?”

安如水畏懼地退后,不敢再說話。

安遠山的野心,昭然若揭,兩人的立場已經水火不容。

仁德?

不過是笑話!

正在這時。

外面?zhèn)鱽黼s亂的腳步聲,有些慌張。

“怎么了?”陳曉皺眉問道。

外面,童貫躬身侯在門前:

“回殿下,事情不好了。有幾百名的民眾,圍在建德門外聚眾鬧事,他們,他們聲討的對象,是,是殿下您…”

“到底怎么回事?”

陳曉聲色俱厲起來。

正要對四大豪富動手的當兒,出了這檔子事兒,恐怕不簡單。

果然。

“領頭的,是張,李,秦,宋四家當家的,他們在建德門外的登聞鼓院,擊鼓鳴冤,怒斥殿下您,您…”

陳曉面色頓時陰沉得可怕,不用說都知道,說的不是什么好話。

大順開國以來,極少有民眾敢于擊登聞鼓,向天子鳴冤的。

這個舉動本身,就是對皇家極大的挑釁!

陳曉一聲不響地扭頭就往外走:

“去登聞鼓院!”

霎時間,大隊人馬跟在陳曉身后,寢宮一下子變得冷清。

走出東宮。

老遠就見到新任命的戶部尚書,王貞吉滿頭大汗等在宮門前。

見到太子爺出現(xiàn)。

王貞吉就差跪倒面前抱住陳曉的大腿了:

“…殿下,殿下,絕對不是卑職走漏的消息,卑職可以發(fā)誓,沒有對童公公和您之外的第四人將講過此事。…”

今天剛要對付四大豪商,四家卻聯(lián)合起來聚在皇宮前面鬧事。

決不是巧合。

王貞吉第一個念頭就是走漏了消息,四大家于是魚死網破。

剛投奔太子,就出了此事,自己嫌疑最大。

想到太子的手段,他嚇個半死。

“不是你,那就是安遠山那老東西出手了唄。”

陳曉不客氣地把王貞吉一腳踢開,邊上轎邊說:

“去建德門外看看。”

王貞吉一顆心回到原位,忙尾隨隊伍德屁股后面跟著。

“殿下,奴才對天發(fā)誓,絕沒有透露半點風聲。”

隔著轎子,童貫連忙表忠心道。

“哼,給你幾個狗膽都不敢!”

陳曉心思已經不在此處。

“昨天宰了尚書田云光,擺明了要為賑災籌錢,昨晚王貞吉緊急召見四大家捐款,風聲自然傳到安遠山的耳朵里。”

“嘿嘿,老東西這是暗地里使壞…”

只需要把太子可能要對你們動手的消息傳播出去。

不怕這些人不急。

……

建德門是皇城北門。

登聞鼓院,就在建德門外不遠處。

院落里,呈放著一面大鼓,就是登聞鼓。

遠古時代,普通民眾就可以擊鼓,向朝廷申報冤屈,或者向朝廷提建議。院中的官吏必須馬上上報皇帝。

后來歲月變遷,登聞鼓成為一個象征,形同虛設。

自從大順開國以來的三百年間,設下的禁令讓聲聞鼓至今只響起寥寥數(shù)次。

建德門外。

此時聚集鬧事的人群已經有千人之多。

再加上不怕事大,跑過來看熱鬧的百姓,黑壓壓的一大片。

有萬人之多。

附近的屋頂,樹枝上,無不是人。

“太子殿下駕到!”

大批殺氣騰騰的兵丁侍衛(wèi)開道,人群中,迅速散開空地。

陳曉頭戴九旒紅絲冠冕,身穿燙金蟒袍,腰系金帶鉤,長身玉立,登上院中高臺。

感受到貴為太子的威嚴場面。

為首的張,李,秦,宋四家家主,一齊停下了喧囂。

陳曉排頭一個個望去,目光冰冷:

“就是你們擊鼓申冤的?”

張家家主硬著頭皮拜倒:

“草民張川,叩見太子殿下。”

陳曉雙手負后,威嚴如九天外的神坻,口中只淡淡輕吐:

“先杖責六十,再給你個說話的機會!”

大順朝的規(guī)矩,想要聲達天聽,就要挨這六十棍子。

否賊,隨便阿貓阿狗都來敲鼓,那不亂了套兒。

如狼似虎的院中差役立即撲上來。

張家家主,張川急了,挨上這六十大班,人特么都沒了,還說個屁。

第13章 登聞鼓

東宮,寢宮。

天邊破曉,剛蒙蒙亮。

陳曉一起床,就收到錦衣衛(wèi)送來的卷宗。

“這群不見棺材不落淚的家伙,死到臨頭還抱著錢罐兒舍不得放手。”

錦衣衛(wèi)辦事效率極高,在卷宗中詳細描述抄家韓廣宏,田云光時,搜查到跟張李秦宋四大家勾結的罪證,此外,他們平常犯法違禁的事跡,也羅列在案。

有了這些,陳曉準備今天大開殺戒。

侍寢了一夜,正圍著陳曉伺候更衣的安如水,感受到陳曉身上翻涌的戾氣,忍不住地道:

“殿下,又要殺人了?”

陳曉哈哈一笑,反手攬過安如水纖細的腰身:

“不愧是孤身邊的女人,這都被你看出來了。”

安如水面紅耳赤,哪怕夜夜接受陳曉的恩愛雨露,遇到陳曉的舉動,她還不是異常的害羞。

“孤就是喜歡愛妃羞答答的模樣…”

陳曉心頭一熱,手臂稍微用力之下,二人已親密無間。

“殿,殿下…”

安如水一顆心快要提到嗓子眼了,苦苦求饒:

“饒了妾身吧,妾身,真的不堪鞭撻。殿下今天還有大事,不要為了妾身…”

陳曉精力充沛得可怕,安如水簡直不敢想象接下來。

然而,陳曉松開了臂膀:

“孤今天確實要殺那么一些人…”

安如水還沒來得及松口氣,陳曉又笑瞇瞇轉身:

“孤今晚再跟水水好好親近,嘿嘿,孤已經想到幾個新花樣了…”

安如水聽了臉上浮起紅云,咬住下唇又羞又怕。

太子殿下不但變得殺人不眨眼,精力充沛,也不知道哪里知道的些鬼花樣,在安如水的身上施展。

夠變態(tài)的。

安如水不敢在想,慌忙扭頭岔開話題:

“殿下為什么要殺這么多人呢?做一個人人稱頌的仁德太子它不好嗎?”

“人人稱頌?仁德太子?”

陳曉臉色變冷:

“你知道如何成為你伯父安遠山口中稱頌的太子嗎?”

安如水搖搖頭。

“做一個廢物!要越窩囊越廢物,沒有半分主見,沒有丁點兒的反抗念頭。只要我顯出分毫的才能,那位安相代表的所謂‘天下人’,就不會對我滿意的。”

“現(xiàn)在,你明白了嗎?”

安如水畏懼地退后,不敢再說話。

安遠山的野心,昭然若揭,兩人的立場已經水火不容。

仁德?

不過是笑話!

正在這時。

外面?zhèn)鱽黼s亂的腳步聲,有些慌張。

“怎么了?”陳曉皺眉問道。

外面,童貫躬身侯在門前:

“回殿下,事情不好了。有幾百名的民眾,圍在建德門外聚眾鬧事,他們,他們聲討的對象,是,是殿下您…”

“到底怎么回事?”

陳曉聲色俱厲起來。

正要對四大豪富動手的當兒,出了這檔子事兒,恐怕不簡單。

果然。

“領頭的,是張,李,秦,宋四家當家的,他們在建德門外的登聞鼓院,擊鼓鳴冤,怒斥殿下您,您…”

陳曉面色頓時陰沉得可怕,不用說都知道,說的不是什么好話。

大順開國以來,極少有民眾敢于擊登聞鼓,向天子鳴冤的。

這個舉動本身,就是對皇家極大的挑釁!

陳曉一聲不響地扭頭就往外走:

“去登聞鼓院!”

霎時間,大隊人馬跟在陳曉身后,寢宮一下子變得冷清。

走出東宮。

老遠就見到新任命的戶部尚書,王貞吉滿頭大汗等在宮門前。

見到太子爺出現(xiàn)。

王貞吉就差跪倒面前抱住陳曉的大腿了:

“…殿下,殿下,絕對不是卑職走漏的消息,卑職可以發(fā)誓,沒有對童公公和您之外的第四人將講過此事。…”

今天剛要對付四大豪商,四家卻聯(lián)合起來聚在皇宮前面鬧事。

決不是巧合。

王貞吉第一個念頭就是走漏了消息,四大家于是魚死網破。

剛投奔太子,就出了此事,自己嫌疑最大。

想到太子的手段,他嚇個半死。

“不是你,那就是安遠山那老東西出手了唄。”

陳曉不客氣地把王貞吉一腳踢開,邊上轎邊說:

“去建德門外看看。”

王貞吉一顆心回到原位,忙尾隨隊伍德屁股后面跟著。

“殿下,奴才對天發(fā)誓,絕沒有透露半點風聲。”

隔著轎子,童貫連忙表忠心道。

“哼,給你幾個狗膽都不敢!”

陳曉心思已經不在此處。

“昨天宰了尚書田云光,擺明了要為賑災籌錢,昨晚王貞吉緊急召見四大家捐款,風聲自然傳到安遠山的耳朵里。”

“嘿嘿,老東西這是暗地里使壞…”

只需要把太子可能要對你們動手的消息傳播出去。

不怕這些人不急。

……

建德門是皇城北門。

登聞鼓院,就在建德門外不遠處。

院落里,呈放著一面大鼓,就是登聞鼓。

遠古時代,普通民眾就可以擊鼓,向朝廷申報冤屈,或者向朝廷提建議。院中的官吏必須馬上上報皇帝。

后來歲月變遷,登聞鼓成為一個象征,形同虛設。

自從大順開國以來的三百年間,設下的禁令讓聲聞鼓至今只響起寥寥數(shù)次。

建德門外。

此時聚集鬧事的人群已經有千人之多。

再加上不怕事大,跑過來看熱鬧的百姓,黑壓壓的一大片。

有萬人之多。

附近的屋頂,樹枝上,無不是人。

“太子殿下駕到!”

大批殺氣騰騰的兵丁侍衛(wèi)開道,人群中,迅速散開空地。

陳曉頭戴九旒紅絲冠冕,身穿燙金蟒袍,腰系金帶鉤,長身玉立,登上院中高臺。

感受到貴為太子的威嚴場面。

為首的張,李,秦,宋四家家主,一齊停下了喧囂。

陳曉排頭一個個望去,目光冰冷:

“就是你們擊鼓申冤的?”

張家家主硬著頭皮拜倒:

“草民張川,叩見太子殿下。”

陳曉雙手負后,威嚴如九天外的神坻,口中只淡淡輕吐:

“先杖責六十,再給你個說話的機會!”

大順朝的規(guī)矩,想要聲達天聽,就要挨這六十棍子。

否賊,隨便阿貓阿狗都來敲鼓,那不亂了套兒。

如狼似虎的院中差役立即撲上來。

張家家主,張川急了,挨上這六十大班,人特么都沒了,還說個屁。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