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09:09:00

皇太子朱厚照這一舉動讓這些講官感動得無以復加。

而且朱厚照聰穎,有過目不忘之本領,一目十行,許多文章他能倒背如流,讓這些講官自嘆弗如。

他們來到了弘治皇帝朱佑樘面前,下跪叩首道:“太子殿下天賦異稟,聰明異常,才具卓越,見識不凡,非臣所能教授得了的。臣等請辭,以免耽誤太子殿下。”

“真的若此?”

“臣等何敢誑圣君?”

弘治皇帝朱佑樘聽了半信半疑,太子的學問有如此之高?眼前的人都是大明之精英啊,他們真的已教授不了他?

皇兒的學識超過了先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不行,朕還得考一考他。

當然,弘治皇帝朱佑樘還沒有直接出面,他派出的是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銜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去考察太子的學識水平。

這樣名正言順些,李東陽本來就負有教導太子之責的。

李東陽來到了太子東宮,行了君臣之禮后,朱厚照笑道:“閣老,不,老師,您今天有什么要教導學生的?”

“豈敢言教導太子殿下?我只是與太子殿下探討一些問題,切磋一下學問而已。”

大學士李東陽雖然是奉圣旨而來的,再權勢顯赫也不敢在太子面前張揚。

“賜座!”

一名小太監(jiān)端來了太師椅,請李東陽坐,李東陽剛坐好,一名宮女又端來了白白胖胖的龍井茶,給李東陽。

李東陽輕輕地抿了一口,贊嘆道:“唇齒生香哪,好茶。”

“閣老喜歡的話,回頭我讓人給你送十斤到你府上去,讓你一年都會唇齒生香。”

李東陽心里一愣神,自己隨口一句話,太子殿下竟然當真了?這茶嗎?說實話不過是一般般的,談不上有多高檔。

自己的府庫里,多了去了,都沒有人多瞅一眼的,新的東西來了,裝不下,就往外一扔,棄如敝履。

太子殿下送這個東西有何用處?反而還啟人猜疑之心,謂自己與太子殿下有不可見人的勾當。

雖然如此,但是李東陽口頭上不得不表示感謝,“太子殿下太過客氣,如此體恤臣下,臣下不勝感謝之至。”

“區(qū)區(qū)小事,何足掛齒?”朱厚照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道。

“閣老天政務繁忙,日理萬機,時間寶貴,有什么問題,那就請說出來吧?”

李東陽雙手一拱,“老臣少時曾經(jīng)學習過《過秦論》一文,當時能背誦出來,現(xiàn)在老嘍,不中用了,半篇都背誦不出。”

“《過秦論》???剛學過不久,要說背嗎?我可以倒背如流,閣老想聽嗎?”

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銜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道:“想,挺想。只是有勞太子殿下。”

皇太子朱厚照朗聲背誦道:“秦孝公據(jù)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銜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作了一個手勢道:“打住,太子殿下果然是人中龍鳳啊,這記憶力驚人啊,背誦竟然一字不差啊,非臣下俗人能比之萬一也。”

“太子殿下認為此文如何?”

“文采斐然,雄文一篇,大氣磅礴,一氣呵成。”

“那你對其中的觀點有什么看法?贊同或反對?”李東陽這才步入實際性問題。

“不敢茍同。”皇太子朱厚照說出了自己的心里想法。

“什么?”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銜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一驚,手一顫抖,手中的茶水灑了自己一身。

宮女馬上過來用手絹擦試著李東陽身上的茶葉水漬。

“請?zhí)拥钕抡f說你的觀點?”

“好吧,我認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種觀點期得商榷。秦朝的滅亡不能完全歸于不行仁義。”

“何也?”

皇太子朱厚照道:“我認為泰之孝公,惠文、武、昭襄王直至泰始皇一脈相承,他們何曾行過仁義,與民休息過?反而是兵連禍結,狼煙四起。”

“秦與六國無日不戰(zhàn),席卷天下,氣吞萬里,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讓各國談虎色變,畏懼不已。”

“怎么一到二世手里,就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二世滅國是因為不行仁義?”

“實在有點偏頗。”

“那太子殿下認為是什么導致了泰國走向了滅亡之路?”

“很簡單,而是二世皇帝耽于享樂,沒有做到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得用秦國的鐵騎揮兵向西方打出一片大大的疆域,讓大泰的旗幟高高飄揚在西方的上空。”

“一如成吉思汗那樣,建立一個幅員遼闊的大秦,可惜了大秦無堅不摧的鐵騎,沒有在開疆拓土中建立不朽功勛,反而消耗在國內(nèi)的內(nèi)戰(zhàn)中,最終死亡殆盡。”

皇太子朱厚照的這個觀點,讓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銜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瞠目結舌,啞口無言,卻又不知道如何去反駁。

熟悉中國及世界歷史的朱厚照知道,西方差不多的同時期的大國羅馬在四處征戰(zhàn),逐步蠶食周邊國家,通過鐵血政策獲得大片領土,基本完成疆域擴張。

其后它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的龐大羅馬帝國,“地中海”成為了內(nèi)陸湖,羅馬帝國盛極一時。

與此同時東方的大泰,兵甲之盛,舉世罕見,卻在做著另一樁事,修皇陵,修長城,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器,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

此后秦國龜縮一隅,自廢武功,君臣上下貪圖享受,離心離德,以虐待人民為能事,再也沒有從前的進取心了,在鶯歌燕舞中直致國家分崩離析,不可收拾。

第二十一章 滅國是因為不行仁義?

皇太子朱厚照這一舉動讓這些講官感動得無以復加。

而且朱厚照聰穎,有過目不忘之本領,一目十行,許多文章他能倒背如流,讓這些講官自嘆弗如。

他們來到了弘治皇帝朱佑樘面前,下跪叩首道:“太子殿下天賦異稟,聰明異常,才具卓越,見識不凡,非臣所能教授得了的。臣等請辭,以免耽誤太子殿下。”

“真的若此?”

“臣等何敢誑圣君?”

弘治皇帝朱佑樘聽了半信半疑,太子的學問有如此之高?眼前的人都是大明之精英啊,他們真的已教授不了他?

皇兒的學識超過了先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不行,朕還得考一考他。

當然,弘治皇帝朱佑樘還沒有直接出面,他派出的是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銜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去考察太子的學識水平。

這樣名正言順些,李東陽本來就負有教導太子之責的。

李東陽來到了太子東宮,行了君臣之禮后,朱厚照笑道:“閣老,不,老師,您今天有什么要教導學生的?”

“豈敢言教導太子殿下?我只是與太子殿下探討一些問題,切磋一下學問而已。”

大學士李東陽雖然是奉圣旨而來的,再權勢顯赫也不敢在太子面前張揚。

“賜座!”

一名小太監(jiān)端來了太師椅,請李東陽坐,李東陽剛坐好,一名宮女又端來了白白胖胖的龍井茶,給李東陽。

李東陽輕輕地抿了一口,贊嘆道:“唇齒生香哪,好茶。”

“閣老喜歡的話,回頭我讓人給你送十斤到你府上去,讓你一年都會唇齒生香。”

李東陽心里一愣神,自己隨口一句話,太子殿下竟然當真了?這茶嗎?說實話不過是一般般的,談不上有多高檔。

自己的府庫里,多了去了,都沒有人多瞅一眼的,新的東西來了,裝不下,就往外一扔,棄如敝履。

太子殿下送這個東西有何用處?反而還啟人猜疑之心,謂自己與太子殿下有不可見人的勾當。

雖然如此,但是李東陽口頭上不得不表示感謝,“太子殿下太過客氣,如此體恤臣下,臣下不勝感謝之至。”

“區(qū)區(qū)小事,何足掛齒?”朱厚照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道。

“閣老天政務繁忙,日理萬機,時間寶貴,有什么問題,那就請說出來吧?”

李東陽雙手一拱,“老臣少時曾經(jīng)學習過《過秦論》一文,當時能背誦出來,現(xiàn)在老嘍,不中用了,半篇都背誦不出。”

“《過秦論》???剛學過不久,要說背嗎?我可以倒背如流,閣老想聽嗎?”

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銜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道:“想,挺想。只是有勞太子殿下。”

皇太子朱厚照朗聲背誦道:“秦孝公據(jù)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銜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作了一個手勢道:“打住,太子殿下果然是人中龍鳳啊,這記憶力驚人啊,背誦竟然一字不差啊,非臣下俗人能比之萬一也。”

“太子殿下認為此文如何?”

“文采斐然,雄文一篇,大氣磅礴,一氣呵成。”

“那你對其中的觀點有什么看法?贊同或反對?”李東陽這才步入實際性問題。

“不敢茍同。”皇太子朱厚照說出了自己的心里想法。

“什么?”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銜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一驚,手一顫抖,手中的茶水灑了自己一身。

宮女馬上過來用手絹擦試著李東陽身上的茶葉水漬。

“請?zhí)拥钕抡f說你的觀點?”

“好吧,我認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種觀點期得商榷。秦朝的滅亡不能完全歸于不行仁義。”

“何也?”

皇太子朱厚照道:“我認為泰之孝公,惠文、武、昭襄王直至泰始皇一脈相承,他們何曾行過仁義,與民休息過?反而是兵連禍結,狼煙四起。”

“秦與六國無日不戰(zhàn),席卷天下,氣吞萬里,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讓各國談虎色變,畏懼不已。”

“怎么一到二世手里,就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二世滅國是因為不行仁義?”

“實在有點偏頗。”

“那太子殿下認為是什么導致了泰國走向了滅亡之路?”

“很簡單,而是二世皇帝耽于享樂,沒有做到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得用秦國的鐵騎揮兵向西方打出一片大大的疆域,讓大泰的旗幟高高飄揚在西方的上空。”

“一如成吉思汗那樣,建立一個幅員遼闊的大秦,可惜了大秦無堅不摧的鐵騎,沒有在開疆拓土中建立不朽功勛,反而消耗在國內(nèi)的內(nèi)戰(zhàn)中,最終死亡殆盡。”

皇太子朱厚照的這個觀點,讓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銜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瞠目結舌,啞口無言,卻又不知道如何去反駁。

熟悉中國及世界歷史的朱厚照知道,西方差不多的同時期的大國羅馬在四處征戰(zhàn),逐步蠶食周邊國家,通過鐵血政策獲得大片領土,基本完成疆域擴張。

其后它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的龐大羅馬帝國,“地中海”成為了內(nèi)陸湖,羅馬帝國盛極一時。

與此同時東方的大泰,兵甲之盛,舉世罕見,卻在做著另一樁事,修皇陵,修長城,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器,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

此后秦國龜縮一隅,自廢武功,君臣上下貪圖享受,離心離德,以虐待人民為能事,再也沒有從前的進取心了,在鶯歌燕舞中直致國家分崩離析,不可收拾。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