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說完,常三本就慘白的臉色頓時再度褪下一層血色,嘴唇嗡動著,想要開口請求饒命,但卻是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了。
不說別的,單是沖撞了太子和公主這一條,就夠他死上幾個來回的。
陳雅顯然也是這么想的。
“哥哥,咱們殺了他好不好?”陳雅抱著陳牧的胳膊說道,“他剛才還想打我。”
陳牧不禁在心里感嘆了一下這封建制度之下的森嚴等級,就連陳雅這么天真的女孩張嘴就是殺人。
倒是陳牧身邊的太監(jiān)低聲提醒了一句。
“太子殿下,二公主,此人乃是敏妃娘娘身邊的親近之人,若是您二位殺了他只怕是會在后宮之中……”
太監(jiān)的話沒有說完,陳雅即使依有些不快,但也沒有再多說什么。
陳牧心中暗自冷笑。
殺不得嗎?好辦!
“那就打吧。”輕飄飄地扔下一句話后,陳牧帶著陳雅就準備離開。
“太子殿下,要打多少?”
陳牧回過頭,豎起了一根手指。
“一……一百?”那太監(jiān)遲疑著猜道。
“留一口氣。”
這點小事陳牧倒也沒放在心上。
回宮之后,陳牧屏退所有下人,自己坐在書桌后面閉目養(yǎng)神,回憶著前世所學的歷史內(nèi)容。
眼下的大夏國實在是有些過于落后,這落后還不止體現(xiàn)在科技方面,直抖方面同樣落后。
法律不完善、經(jīng)濟制度也極為簡易。
最要命的是,夏朝的土地雖然名義上歸國家所有,但實際上大多都掌握在貴族甚至地方官員的手中,這就導致底層農(nóng)民背負著繁重的賦稅,而國庫卻總是收不到稅。
這些制度雖然暫時不會出什么問題,但時間長了不加以變通的話,肯定會激起民變,到那時恐怕社稷不寧。
自己現(xiàn)在要盡快總結(jié)歷史中的經(jīng)驗教訓,制定出一套完整且適用于當下的國家制度來。
思及此處,陳牧立刻命人拿紙筆來,卻在看見面前一大堆笨重的竹片時再次陷入了沉思。
他倒是把這件事給忘了。
這地方甚至連紙都沒有!
行了,什么制度都放一邊吧,解決自己的生活問才是大事。
“你們出去給我找一些木頭和蘆葦回來,越多越好。”陳牧吩咐自己的隨從們。
隨從們不知道這位太子爺是想干什么,但還是乖乖地照辦了。
很快,各式各樣的樹枝、樹皮便堆在了陳牧的院子里。
隨后的陳牧一連數(shù)天閉門不出,仔細研究著紙漿的具體配方。
陳行天聽說自己的兒子一連好幾天都不出門,甚是擔心,特意跑來看他。
“兒啊,你這是在做什么?”看著陳牧搗鼓著面前一大缸黏糊糊的東西,陳行天不禁有些詫異。
然而陳牧卻沒時間跟他廢話。
經(jīng)過數(shù)日以來的研究,他終于找到了最合適的配方。
他用自己特制的工具在紙漿上輕輕一撈,隨后鋪在桌子上。
“您請看。”
陳行天湊近看了看,也沒看出什么名堂。
“這是何物?”
“此物名為紙,晾干之后即可書寫,比竹片輕便得多,也便于寫字。”
不止是陳行天,周圍的其他人也紛紛露出了詫異的神色。
寫字?
桌子上這些看起來粘稠的液體上怎么可能寫字?
沒多久,陳牧的第一張紙便已經(jīng)晾干成型了。
他伸手摸了摸,雖然只是最初的草紙,但是質(zhì)感也相當不錯。
隨后,陳牧將毛筆遞給陳行天,示意他在紙上寫字試試。。
陳行天將信將疑地接過毛筆,在紙上輕輕地落下一筆,隨即震驚地瞪大了眼睛。
這手感簡直比竹片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白紙黑字看起來也比寫在竹片上的東西要清晰得多。
陳行天又將紙拿了起來,幾乎有些不敢相信手里輕薄的感覺。
往常他們寫字都用竹片,有時甚至會寫在整塊的樹皮上,寫不了多少字竹片就已經(jīng)堆了厚厚的一摞,拿都拿不動。
大臣們上朝時甚至需要用牛車將自己的奏折拉到宮里來,想看本書也只能捧著厚厚的竹片,看不了幾個字胳膊就先撐不住了。
但這些所有問題,眼前這一張白紙都能完美地解決。
“這下您可相信了?”陳牧微笑著又晾出一張紙,內(nèi)心卻是無比暢快。
想要寫東西卻無從下筆的尷尬處境終于過去了!
“兒啊,這么好的東西,用料想必極為考究,珍貴無比吧。”陳行天問道。
陳牧聳聳肩膀,指向那一大缸紙漿。
“大多都是木頭和蘆葦搗碎之后的,還有些其他東西,也都是隨處可見的,沒什么珍貴的。”
原料當然不珍貴,珍貴的是他陳牧的頭腦!
想當初,這造紙術(shù)可是他華夏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啊!
“好!好!”陳行天激動得雙手顫抖,隨即命令此后開始大規(guī)模造紙,先供宮室和大臣們使用。
體會過紙的神奇之處后,朝中大臣紛紛稱贊陳牧大才。
但陳牧對這些稱贊只是一笑置之。
他還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干,這區(qū)區(qū)一張白紙而已,對他來說根本算不得什么。
陳牧向陳行天告了假,再次閉關(guān),在自己的住處仔細思考變革制度的事情。
首先,要將土地的所有權(quán)從那些官員貴族們手中收回來,讓土地真正被掌握在國家手中。
其次,要徹底地完善經(jīng)濟制度和法律制度,還要大力促進商業(yè)的發(fā)展。
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打擊各地強勢的地方勢力,將權(quán)力進一步收歸中央。
在他前世的華夏國歷史上,地方勢力過大而擁兵自重導致王朝覆滅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他絕不允許類似的事情在他的王朝重演。
但是世上畢竟沒有不透風的墻。
雖然陳牧有意在準備充分之前隱瞞這些事情,但如此大的動作,又是侵犯了不少人的利益,宮中便有人將消息透了出去。
很快,朝中大臣們之間紛紛傳起了話,都知道太子殿下有意打壓豪強勢力。
在這一局面下,朝中大臣自然地分成了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