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其琛感慨地說:“預委會已經圓滿完成預定的各項任務,沒有辜負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重托。”
●喬石說:“我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歷史時刻日益臨近,這項工作既緊迫又繁重。”
●江澤民強調說:“籌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是全國的一件大事,是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征途中的第一站,后面還有澳門問題、臺灣問題。”
● 特區(qū)籌委會成立
召開預委會第五次會議
1995年6月2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預委會副主任安子介、霍英東、周南、鄭義、李福善、姜恩柱,副秘書長陳滋英、秦文俊,以及預委會委員共64人出席了這次會議。
國務院副總理、預委會主任錢其琛致開幕詞。
錢其琛說:
近半年來,預委會的各項工作繼續(xù)向前推進,各專題小組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今年4、5月份,五個專題小組先后到香港開會,并開展了咨詢活動。我們很高興地看到,香港各界人士不僅主動關心預委會在港的活動,而且對預委會成立以來所做的大量工作、所提出的建議普遍表示認同和贊許。事實證明,預委會和港人心心相印,保持密切溝通,廣泛聽取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多向港人介紹預委會工作以及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立場和觀點,就能夠得到廣大港人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今后我們仍然要貫徹“面向港人,依靠港人”的方針,繼續(xù)做好這項工作。
錢其琛指出,最近中英兩國政府就香港終審法院問題達成了協(xié)議,這是對中英在香港問題上的合作和中英兩國關系都有積極意義的一件事,其中包含著預委會工作的成果。
他說,終審法院問題是香港各方面關注的一個焦點。政務專題小組討論并及時提出了組建特別行政區(qū)終審法院的八點原則性意見。它向人們表明,無論中英關于香港終審法院的談判能否達成協(xié)議,中國政府都有決心、有能力在特別行政區(qū)成立的同時設立終審法院,確保特別行政區(qū)成立時就有一套獨立和完整的司法體制。
由于政務專題小組提出的有關終審法院問題的原則性意見符合聯(lián)合聲明和基本法的規(guī)定,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有利于維護香港的法治,在中英關于終審法院問題的談判中完全被采納了,從而為最終達成協(xié)議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錢其琛指出:
中英雙方關于終審法院問題的協(xié)議規(guī)定,將于1997年7月1日成立的終審法院由特別行政區(qū)候任班子負責籌組,同時英方將參與并提供協(xié)助。這既能實現(xiàn)特別行政區(qū)成立時就有終審法院的目標,又充分體現(xiàn)了“港人治港”的原則。預委會的建議在中英協(xié)議中得到采納,這是預委會的工作得到香港社會普遍接受和認同的明證,有助于推進中英雙方的合作。
錢其琛接著說:
這次大會將討論關于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的有關事宜。
……
在今后半年的工作中,預委會要對工作規(guī)劃中所列的各項問題逐一提出有關建議和方案;對已經形成的各項建議和方案進一步完善。他希望各位委員就各專題小組提出的建議和方案進行討論審議,充分發(fā)表意見,最后形成可供參考采用的各種方案。這些成果將是預委會圓滿完成任務的標志。
錢其琛最后指出:
實現(xiàn)香港平穩(wěn)過渡,順利地建立起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并保持香港的長期穩(wěn)定和繁榮,既要依靠港人的參與,也要有中央政策的支持。香港的平穩(wěn)過渡所涉及的事務是多方面的。未來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同臺灣地區(qū)的關系是我們現(xiàn)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港人所普遍關心的??紤]到香港的歷史和現(xiàn)實,根據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和有關“九七”后港臺關系的講話精神,并遵循“一個中國”的原則,中央就此問題做了大量調查和認真研究,廣泛聽取了包括港人在內的各方面意見,制定出了處理“九七”后香港涉臺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
在當天的會議上,錢其琛代表國務院宣布中央人民政府確定的處理“九七”后香港涉臺問題的幾條基本原則和政策。
這些基本原則和政策,在處理“九七”后香港涉臺問題上具體體現(xiàn)了鄧小平“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構想,是中央關于保持香港繁榮穩(wěn)定、促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一系列方針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處理涉臺問題的指導方針。
貫徹執(zhí)行這些基本原則和政策,對“九七”后繼續(xù)保持和發(fā)展港臺兩地的各項民間往來、維護香港同胞和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促進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振興,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
這些基本原則是:
首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務院關于處理“九七”后香港涉臺問題的政策最根本的指導思想。
香港和臺灣,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洗刷殖民統(tǒng)治強加的恥辱,是包括香港同胞、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長期以來的共同夙愿。
其次,“九七”后,香港根據《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成為直轄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別行政區(qū),其與臺灣地區(qū)的關系,是兩岸關系的特殊組成部分。因此,“九七”后港臺兩地間的各項交流交往,應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進行。“九七”后香港的涉臺問題,凡屬涉及國家主權和兩岸關系的事務,應由中央人民政府安排處理,或由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指導下處理,其中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與臺灣地區(qū)之間以各種名義進行的官方接觸往來、商談、簽署協(xié)議和設立機構,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批準,或經中央人民政府具體授權,由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批準。
……
“九七”后,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與臺灣地區(qū)的關系,將成為兩岸關系的特殊組成部分。根據國務院確定的有關基本原則和政策,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繼續(xù)保持和發(fā)展與臺灣地區(qū)間的經貿等各項民間往來,必將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繁榮穩(wěn)定,也必將更有力地推動兩岸關系邁向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
第三,妥善處理臺灣在香港的機構和人員,是國務院關于處理“九七”后香港涉臺問題的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
……
最后,錢其琛代表國務院宣布關于處理“九七”后香港涉臺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是十分必要和非常及時的。他說:
我們相信,這一重要的政策宣示將為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基礎上維護和發(fā)展港臺間各項民間交流關系指明方向。希望廣大香港同胞、臺灣同胞與我們一道,為保持香港的繁榮穩(wěn)定,為開創(chuàng)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新局面、實現(xiàn)國家和平統(tǒng)一和民族富強而共同努力。
接著,預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魯平作第五次全體會議日程安排的說明。
肖蔚云、方黃吉雯、邵天任、鄔維庸、王叔文分別代表政務、經濟、法律、文化、社會及保安小組作了工作報告。
大會提出成立籌委會建議
1995年6月24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預委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
國務院副總理、預委會主任錢其琛在會上代表國務院宣布了關于處理“九七”后香港涉臺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會議就此進行了認真討論,并通過了《關于支持我國政府處理“九七”后香港涉臺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的決議》,對中央確定的上述基本原則和政策,表示完全贊同。
接著,會議一致通過《關于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有關事宜的建議》,并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建議指出:
1、籌委會于1996年1月成立。
2、籌委會人數為126人至150人,其中香港委員占50%以上。
3、籌委會設在北京,在北京和香港設立辦事處。
當天,預備工作委員會發(fā)表第五次全體會議新聞公報。公報指出:
會議聽取和討論了五個專題小組提交的工作報告,并審議了各專題小組提出的各項建議和方案。會議對各專題小組的工作進展表示滿意,認為各專題小組工作規(guī)劃中所列的大部分問題都有了初步研究結論,這些意見和建議符合“一國兩制”方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的規(guī)定,考慮到了香港的實際情況,兼顧了香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
會議認為,預委會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并得到香港社會的認同。中英兩國政府有關終審法院問題的協(xié)議全部采納預委會政務專題小組的建議,說明預委會工作有助于推進中英雙方的合作,有利于香港的繁榮穩(wěn)定和平穩(wěn)過渡。
……
會議提出要繼續(xù)本著“面向港人,依靠港人”的方針,在廣泛聽取香港各界人士對過渡時期事務的意見的同時,多向他們介紹預委會的工作和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立場和觀點,與港人保持密切溝通。
這次會議對今年下半年預委會的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各專題小組根據工作規(guī)劃和這次會議提出的意見,在今后半年中加緊工作,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到1995年7月,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預委會經過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五個專題小組共舉行了22次會議,完成了預定的工作計劃。
預委會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籌組特區(qū)政府和立法工作開創(chuàng)了有利的局面。由于英方和彭定康拋出的“政改方案”違反聯(lián)合聲明和基本法以及中英已達成的協(xié)議,破壞了“直通車”和政制銜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在1997年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終止港英三級政制架構,重新組建特區(qū)立法會和區(qū)域組織。
預委會按照全國人大的決定,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方案。近半年來,政務小組進一步討論了香港第一屆政府咨詢組織的設置,第一屆政府的機構設置和主要官員的范圍,公務員隊伍和制度的穩(wěn)定,第一屆立法會產生辦法中的分區(qū)直接選舉的安排和對擁有外國國籍與外國居留權的人士出任立法會議員的比例限制如何落實,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終審法院的組建,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各類人員就職宣誓的誓詞內容等,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7月7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題為《勾畫藍圖邁向九七――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預委會半年工作回顧》的文章。
文章指出:
中英兩國政府不久前就香港終審法院問題達成了協(xié)議,這是對中英在香港問題上的合作和中英兩國關系都有積極意義的一件事,其中包括著預委會工作的成果。香港終審法院問題是香港各方面關注的一個焦點,為了確保特別行政區(qū)成立時香港就有一個終審法院,有一套獨立完整的司法體制,政務專題小組討論并及時提出了組建特區(qū)終審法院的八點原則性意見。由于這些建議符合聯(lián)合聲明和基本法的規(guī)定,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有利于維護香港的法治,在中英關于終審法院問題的談判中完全被采納了,從而為中英兩國最終達成協(xié)議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文章說:
一些香港社會普遍關注的、與廣大港人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也是近半年來預委會各專題小組研究的重點。經濟專題小組圍繞著香港財政金融、大型基建工程、香港與內地的金融關系、香港與內地的經貿關系等問題展開了研究。關于過渡期香港財政預算案的編制工作問題,經濟小組認為,根據中英聯(lián)合聲明的有關規(guī)定,97/98財政年度預算案的編制應以中方為主。由于96/97年度財政預算案與97/98年度財政預算案有內在聯(lián)系和連續(xù)性,中方應盡早參與96/97年度財政預算案的編制過程,以利香港財政的平穩(wěn)過渡。
關于“九七”后兩地金融關系問題,經濟小組以基本法為依據,提出了正確處理兩地金融關系的9條主要原則建議,重點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自行制定金融法律、法規(guī),特區(qū)政府自行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內地和香港的金融業(yè)務往來視同國際金融業(yè)務活動,按照國際金融業(yè)務活動的規(guī)則和慣例進行。
關于維多利亞港填海,香港社會各界擔心會使香港的海港、環(huán)境、生態(tài)及航運遭到損害,破壞維多利亞港的天然優(yōu)勢。經濟小組聽取各方面意見后建議,將填海問題提交中英聯(lián)合聯(lián)絡小組討論,在中英雙方磋商一致之前,維多利亞港的填海工程應暫緩進行。
同時,法律、文化、社會及保安專題小組也積極開展了工作。法律小組在當年上半年召開了5次會議,繼續(xù)審查香港原有成文條例230章及其附屬立法。
到1995年7月上旬為止,法律小組共審查了條例464章及其附屬立法,并針對各種與基本法相抵觸的問題,提出了一項《關于香港原有法律采用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法律的原則意見》。
文化專題小組主要研討基本法推介、建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榮譽名銜制度、九七年后香港體育組織參加國際組織和國際比賽與活動、九七年民間慶?;顒訂栴}和后過渡期港英在文化、教育、傳媒等方面的重大政策改變,并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社會及保安專題小組召開了4次會議,主要討論特區(qū)旅行證件、內地與香港的執(zhí)法部門在打擊犯罪方面的合作等問題。
預委會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香港社會的普遍認同和接受,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
1996年1月,籌委會將成立,這標志著建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工作進入了一個具體階段,對最終完成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具有重要的意義。
預委會舉行最后一次會議
1995年12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預委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國務院副總理、預委會主任錢其琛致開幕詞,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預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魯平在會上介紹本次大會的日程安排。
錢其琛在開幕詞中說:
這次會議是預委會結束全部工作的最后一次全體會議,會上將聽取預委會的各個專題小組對兩年半來工作的全面匯報,討論各個專題小組向大會提出的46份書面建議和意見。會議還將通過預委會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兩年半來工作,并準備提交預委會的各項書面建議的決議??傊?,這次全體會議是全面檢閱預委會工作成果的一次會議,也是對預委會的工作進行全面總結的一次會議。
錢其琛希望與會者利用這個機會,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認真總結預委會的工作經驗和不足之處。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把最后一次會議開好。
錢其琛說,在預委會成立之初,就明確了它的任務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他表示相信,預委會提供的書面建議和意見,將為明年成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開展工作奠定一個很好的基礎。
預委會副主任安子介、霍英東、魯平、周南、姜恩柱、鄭義、李福善,以及來自香港和內地的委員60多人出席了這次會議。
8日下午,為期兩天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預委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閉幕。
這次會議是預委會結束工作前的最后一次全體會議。會議聽取和討論了政務、經濟、法律、文化、社會及保安5個專題小組的工作報告,以及向大會提交書面建議和意見。
錢其琛在會上致閉幕詞。他感慨地說:
預委會已經圓滿完成預定的各項任務,沒有辜負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重托。他說,兩年半來,預委會共召開6次全體會議,89次小組會議。各專題小組在研究不同類別的問題以及就這些問題提出處理意見時,所把握的指導原則是:一方面嚴格遵循“一國兩制”的方針和我國政府關于香港問題的一系列既定政策,符合基本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決定的規(guī)定;另一方面充分考慮到香港的實際情況和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與確保香港平穩(wěn)過渡的實際需要。
錢其琛指出,各個專題小組所提出的建議或意見只是預委會工作階段的初步成果,并不是最后的定案。各個小組提交的書面建議或意見均把各種主要的不同意見、方案一并列入,供籌委會參酌決定。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民主的做法。
錢其琛接著說:
預委會工作的結束以及隨后籌委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工作即將進入落實階段。經過兩年半時間的準備工作,我們已經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的最終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礎。尤為重要的是,預委會就像一部發(fā)動機,它動員了香港社會的各個方面都來關注建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事情。它把愛國愛港人士更緊密地聚集在“一國兩制”的旗幟之下,形成了維護香港平穩(wěn)過渡的巨大社會力量。它向香港居民、全國人民乃至國際社會宣示,中國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錢其琛回憶說:
11年前,鄧小平同志在談到香港問題之所以能得到解決的原因時說:“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fā)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fā)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我們是講信用的,我們的說話是算數的。”回首兩年半的工作,鄧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論述對于我們預委會的工作起到了方向性的指引作用。江澤民主席明確地指出:“香港保持平穩(wěn)過渡要靠我們自己,我們從來沒有把香港的穩(wěn)定繁榮寄托在別人的身上。”這進一步提高了我們開展預委會工作乃至今后具體籌建特別行政區(qū)工作的自覺性。
錢其琛在講話的最后說:
預委會的成立和運作是在我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歷史進程中,繼聯(lián)合聲明、基本法起草之后的又一件大事。對于預委會的工作,中央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給予了高度重視。兩年半來,各位委員和衷共濟,殫精竭慮,為預委會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香港委員更是不辭辛勞、穿梭于京港兩地,我謹向各位委員表示衷心的謝意。香港許多團體和人士通過多種方式對預委會的工作提出了意見,還有的團體和人士向預委會提供了人力、財力和物力上的支援。我謹向所有對預委會的工作給予過關心和支持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最后我還要向為預委會付出了辛勤勞動,熬過了許多不眠之夜的秘書處工作人員和秘書處香港通訊處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錢其琛說,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明年初即將成立,這將是香港過渡時期最后階段的一件大事。在座的委員們將有機會繼續(xù)參與工作。我衷心希望大家再接再厲,獻計獻策,同心同德,為香港的回歸再作貢獻。
錢其琛的講話偶爾被與會者的掌聲打斷,他們幾年來一直為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事宜奔波,看到取得的累累碩果,他們備感欣慰。
預委會發(fā)表會議新聞公報
1995年12月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預委會最后一次會議通過了《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預委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新聞公報》、《關于預委會各專題小組的建議和意見的決議》、《關于保持香港公務員隊伍和制度穩(wěn)定的若干意見》。
其中,會議公報指出:
會議全面回顧和總結了預委會成立以來所做的工作。兩年半來,各專題小組就涉及香港政權交接和平穩(wěn)過渡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廣泛咨詢了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見,從我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確保香港平穩(wěn)過渡的實際需要和香港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了有關建議和意見。會議認為,各專題小組所提的建議和意見符合“一國兩制”的方針和我國政府對香港的一系列政策,符合基本法,也符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有關決定。會議并認為,預委會的工作為即將成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及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公報還指出:
會議認為,鄧小平同志關于香港問題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對預委會的工作起到了方向性的指導作用,預委會在工作中貫徹了“以我為主”和“面向港人,依靠港人”的方針。會議指出,廣大港人的關心,支持和參與,是預委會的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會議向參加預委會各專題小組屬下研究小組的人士致以謝意,并向所有對預委會工作給予關心和支持的人士表示感謝。
香港的公務員為香港社會的安定和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香港取得的成就,與有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務員制度是分不開的。
中央政府十分重視1997年前后香港公務員隊伍和有關制度的穩(wěn)定,視之為實現(xiàn)香港政權順利交接和平穩(wěn)過渡的一個重要方面,并認為18萬公務員是香港的巨大財富,是1997年后實現(xiàn)“港人治港”可以依靠的力量。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成立后,把涉及香港公務員隊伍和制度穩(wěn)定的有關問題作為一項重要議題列入工作規(guī)劃。
預委會政務專題小組及其下設的公務員事務研究小組針對香港公務員和社會人士關注的許多具體問題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社會及保安專題小組還專門對部隊人員所關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
兩個專題小組均依據中英聯(lián)合聲明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的有關規(guī)定提出了意見。在這些研究意見的基礎上,預委會全體會議提出關于保持香港公務員隊伍和制度穩(wěn)定的若干意見。
意見指出:
一、關于公務員的留用和留任安排
1、原在香港政府各部門任職的公務員均可留用
基本法第一百條明確規(guī)定: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成立前在香港政府各部門,包括警察部門任職的公務人員均可留用。據此,1997年6月30日前在香港政府任職的所有公務人員包括紀律部隊人員1997年7月1日后均可繼續(xù)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工作。
……
2、公務員一般均可擔任原來的職務
基于保持公務員隊伍穩(wěn)定性及運作連續(xù)性的實際需要,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成立時,不僅原在香港政府各部門,包括在警察部門和其他紀律部隊工作的公務員均可留用,而且,除了依照基本法的規(guī)定應由行政長官提名、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二十幾名主要官員外,其他的人員一般均可留任,即留在原來的崗位上工作。
3、原有公務員留任的方式將盡量簡便
為了使公務員都能清楚地知道1997年7月1日仍可留在原崗位上繼續(xù)工作,有必要通過一個簡便的方式對此加以明確。
對非中國公民或有外國居留權人士擔任公務員,意見認為,原在香港政府各部門任職的非中國公民或有外國居留權的人士均可留用。
根據基本法第一百條的規(guī)定,原在香港政府各部門任職的非中國公民或有外國居留權的人士均可留用,而不論其是否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如果非中國公民或有外國居留權的人士原在香港政府中擔任主要官員的職務,則不能在原職位上留任,而需另作安排。
意見照顧到了廣大香港人民的利益,受到了他們的支持。
籌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
1996年1月26日上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在北京宣告成立。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田紀云主持成立大會。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倪志福、陳慕華、費孝通、孫起孟、雷潔瓊、李錫銘、程思遠、布赫、李沛瑤、吳階平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曹志等出席了成立大會。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出席成立大會并向籌委會全體委員頒發(fā)了任命書。
喬石委員長在成立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首先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向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全體委員表示衷心的祝賀。
喬石說: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現(xiàn)在正式成立,這是香港回歸祖國歷史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標志著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各項籌備工作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喬石指出: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立的機構。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負責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有關事宜,規(guī)定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的具體產生辦法。這是一項對中華民族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任務。我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歷史時刻日益臨近,這項工作既緊迫又繁重。
喬石接著說:
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是八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任期內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加強對籌備委員會的領導和支持。希望全體委員遵循“一國兩制”的方針,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有關決定為依據,充分體現(xiàn)“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則。團結和依靠廣大香港同胞,認真做好各項籌備工作,確保香港的平穩(wěn)過渡和繁榮穩(wěn)定。
喬石表示深信,有籌備委員會全體委員的共同努力,有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支持,有廣大港人的參與,籌備委員會一定會不負全國人民的重托,圓滿完成自己所肩負的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在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在熱烈的掌聲中,喬石委員長向籌委會主任委員錢其琛,副主任委員王漢斌、安子介、霍英東、魯平、周南、王英凡、李福善、董建華、梁振英,以及籌委會全體委員頒發(fā)了任命書。
成立大會結束后,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huán)、劉華清、胡錦濤、榮毅仁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成立大會的籌委會全體委員。
田紀云、錢其琛、王漢斌等也參加了這次會見。
國家主席江澤民發(fā)表重要講話。江澤民首先對籌委會的成立致以熱烈的祝賀。他說:
從現(xiàn)在起到1997年7月1日,還有不到一年半的時間,籌備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任務繁重,時間緊迫。
他接著說,籌委會包括了香港社會各個階層、各個方面的人士,有廣泛的代表性。我們要最廣泛地團結廣大港人,在愛國愛港的旗幟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參與到籌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偉大事業(yè)中來,共同維護香港的平穩(wěn)過渡和穩(wěn)定繁榮。
江澤民說:
小平同志指出,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他對“愛國者”有過清晰而精辟的概括。他說,愛國者的標準就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wěn)定”。可見,“愛國愛港”的范疇是十分廣泛的。當然,我們還要依靠全國人民的支持。
江澤民說:
籌委會的工作要貫徹落實基本法。凡是涉及香港的事情,都要按基本法辦事。全國人民都要有這種守法意識。
江澤民強調說:
籌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是全國的一件大事,是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征途中的第一站,后面還有澳門問題、臺灣問題。在香港問題上為“一國兩制”率先垂范,將使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展現(xiàn)非常美好的、廣闊的前景。
江澤民最后表示:
籌委會的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相信這項工作一定能取得圓滿成功。
江澤民的講話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
1月27日,籌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新聞發(fā)布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籌委會副秘書長陳滋英主持會議并回答記者的提問。
在回答有關中英合作問題時,陳滋英說:
中國政府在香港問題上一向堅持“以我為主”的政策,同時我們也一貫主張并推動雙方在中英聯(lián)合聲明基礎上真誠合作。
關于眾人矚目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的產生問題,陳滋英告訴記者,按照基本法的規(guī)定,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第一任行政長官必須年滿40周歲,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xù)滿20年,在外國無居留權。由香港各界400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組成推選委員會,再由該委員會通過協(xié)商后提出人選,然后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籌委會成立的消息傳到香港,引來一片歡呼聲。
1月26日早晨,由香港九龍西區(qū)各界協(xié)會和九龍東區(qū)各界聯(lián)合會合辦花車巡游活動,改裝成花車的巴士,由尖沙嘴中間道出發(fā),沿彌敦道西行,環(huán)繞九龍區(qū),將喜慶訊息帶給市民。
1月2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發(fā)表第一次全體會議新聞公報,公報指出:
會議指出,籌備委員會的成立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標志著我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準備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籌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立的負責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有關事宜的機構,將切實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我國政府對香港的一系列政策,并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有關決定為依據,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所提出的有關建議和意見為基礎,堅持“以我為主”、“面向港人,依靠港人”的方針,認真做好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各項有關工作。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將充分發(fā)揚民主,廣泛聽取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見。
公報還指出:
委員們認為,如期實現(xiàn)我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使基本法得以準確地貫徹實施,關系到香港的長期穩(wěn)定繁榮,關系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長遠利益,還關系到最終全面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責任重大,意義深遠。委員們表示,一定不辜負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重托和期望,努力工作,完成籌委會的各項任務。
1月30日晚,香港各界在港島新光劇場舉行聯(lián)歡會,熱烈慶祝籌委會的成立,盛況空前。
籌委會的成立也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注意。美聯(lián)社記者從北京發(fā)回報道說:“中國在1997年收回香港的計劃隨著一個強大的委員會的建立進入最后階段。”“籌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的召開,象征著香港回歸問題已進入實施階段。今后香港將逐漸進入中國的保護傘下。”
日本《讀賣新聞》的記者則注意到:“中國方面把籌委會成立的日期定在1月26日,這正是1841年英國軍隊進駐香港島的日子,而且還把下次全體會議召開日期定在臺灣選舉總統(tǒng)的投票日,從而向國內外表明決心把與臺灣統(tǒng)一作為最終目標。”
經過兩天的會議,籌委會第一次全會在人民大會堂閉幕。在這次會議上,討論通過了籌委會的工作規(guī)則,決定籌委會先設推選委員會小組、第一任行政長官小組、臨時立法會小組、法律小組、經濟小組、慶?;顒有〗M等6個工作小組,并確定了各組的人員組成。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仍是錢其琛,副主任委員有王漢斌、安子介、霍英東、魯平、周南、王英凡、李福善、董建華、梁振英。在這9位副主任委員中,有5位是香港人:安子介是香港南聯(lián)實業(yè)董事會主席,霍英東是香港有榮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福善是前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副庭長,董建華是香港行政局議員、香港東方海外董事,梁振英是香港梁振英測量行董事兼副經理。
籌委會的委員共有150人,其中內地委員有56人,主要是負責香港事務、與香港聯(lián)系密切的人士以及專家學者;香港委員有94人,涵蓋了香港各界,占籌委會委員總數的63%,大大超過了原來全國人大決定的香港委員不少于50%、預委會建議的多于50%的比例。
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在接受香港記者采訪時說,籌委會中香港委員比例的增大,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中方“面向港人,依靠港人”的方針。原來預委會的成員都加入了籌委會,這就保證了工作的連續(xù)性,有很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