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10:53:23

●1967年1月2日,基地召開氫彈空爆試驗工作會議,研究制訂試驗的具體計劃,會議決定在6月20日前做好試驗的一切準備,待命試驗。

●周恩來表情嚴肅地說:“必須認識這次試驗的特點,并認真嚴肅對待,絕不能粗心大意,工作應精益求精,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聶榮臻說:“這可不是一個一般的炸彈,一定按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好任務,但也不要緊張。”

● 進行空爆全面展開空爆準備工作

1967年1月2日,基地召開氫彈試驗工作會議,研究制訂試驗的具體計劃,會議決定在6月20日前做好試驗的一切準備,待命試驗。

由于中央專委決定將試驗提前到第二季度進行,基地的各項準備工作加快了步伐。

緊接著,基地全面展開氫彈空爆前的準備工作。

如果說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還有蘇聯援助影子的話,那么,我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則完全是中國人自力更生的重大成果。

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其準備工作之全面和細致,實屬世界罕有。

為了爭取時間,氫彈指揮部研究決定,第一顆氫彈充分利用已有的一套原子彈試驗部件,因陋就簡,只進行必要的加工制造。

當時,國防科委確定:

充分利用已有的永備工程,不再修建大的工程。

但是,場區(qū)除了原有的10個永備工程和幾十項大型效應工程以外,還需建設工程327項。

這些工程包括第一期測試工程、第二期裝配廠改造和坑道式廠房建設。

負責領導工程保障任務的是張志善副司令員。期間,張?zhí)N鈺和張志善一起,跑遍了場區(qū)的各個角落,整日為試驗工程的選點、定點而奔波。

擔任場區(qū)施工任務的工程保障部隊,剛剛完成了氫彈原理性試驗的各種任務,本該撤場休息,但新的任務又迫在眉睫,因此,部隊沒有撤場,又投入了新的戰(zhàn)斗。

正值深冬季節(jié),戈壁灘上的氣候十分寒冷。狂風卷著地面的沙石漫天飛舞,不時發(fā)出令人顫栗的風聲。然而,戰(zhàn)士們個個精神飽滿,干得熱火朝天。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早日看見氫彈的蘑菇云升起……

在試驗工程準備工作進行的同時,各種測試項目的準備工作也在加緊進行。

這次試驗,一共安排了32個測試項目,測量儀器設備493臺(套)。

為了獲得準確、可靠的測量數據,這次試驗在沿用飛機穿云取樣的同時,又增加了兩個新的項目:

一是將首次使用固體火箭取樣,這是七機部八院利用“和平2號”固體火箭成果,研制成的新的測量手段。

二是將采用雷達跟蹤,這是二十一所的科技人員在機關和友鄰單位的支持幫助下,刻苦攻關取得的新成果。

由于氫彈爆炸威力大,控制和測試距離也隨著增大,原有的控制系統(tǒng)已不能滿足新的測量要求,需要研制新的測控系統(tǒng)。

二十一所的忻賢杰帶領控制研究室的科技人員發(fā)揮高度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自行設計研制了靈敏度可靠、能遠距離測控的第二代控制設備。

這個新型控制設備,原計劃6個月完成,結果僅用兩個半月就完成。

這期間工作人員從未有過星期天,每天加班到深夜?,F場安裝調試一般需要20天,他們僅用9天就完成了任務。

氫彈空爆試驗爆點高,殺傷破壞區(qū)域和放射性沉降范圍大,這對各項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氣象上要求確保煙云經過可能到達的我國西北、東北、華東的十多個省區(qū)在試驗期間無降水,還要注意到煙云出境后不給鄰國帶來危害。

基地氣象部門在總參氣象局氣象室、蘭州軍區(qū)氣象處等有關單位的大力協助下,對場外廣大地區(qū)降水情況進行了調研,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綜合分析了1961年至1966年的試驗場區(qū)風向及煙云經過地帶氣象資料。

5月30日,基地氣象部門提出了6月份氣象的長期預報以及可能出現的適合試驗的日期。

通信保障分隊重新研制和改進了主要通信設備,對重要通信樞紐采取了防護措施,保證了試驗中的通信聯絡暢通無阻。

基地制定并發(fā)下了場區(qū)安全邊界及特定點的防護規(guī)定,并制定了緊急轉移方案和發(fā)生觸地爆炸的處置辦法。

遵照上級指示,近區(qū)由基地派出工作人員到居民點組織安全防護工作,遠區(qū)由蘭州軍區(qū)抽調防護分隊、衛(wèi)生醫(yī)療隊到敦煌地區(qū)待命,以應付意外情況。

與此同時,總參、國防科委會同有關單位調動了備用的火車皮、汽車,在敦煌附近的重點地區(qū)作為轉移居民的準備。程開甲接受全當量空投試驗

隨著中國第一次氫彈原理試驗在羅布泊獲得成功。中國成為繼美、蘇、英之后,第四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

不久,程開甲領受了新的試驗任務――全當量空投氫彈,而且時間要爭取提前到1967年上半年。

氫彈試驗的三個突出特點是:當量大,爆點低,沾染重。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安全。

為了檢驗計算值的準確性,氫彈原理試驗前,程開甲組織人員進行了一次用常規(guī)炸藥做的化爆模擬試驗;試驗結果說明,爭取上述措施相當于把現有的鐵塔加高60米??梢允狗派湫猿两禍p少三分之二。

程開甲心里終于有底了,拍著胸脯向領導保證安全沒問題。

為了準確地算出氫彈爆炸高度,程開甲調集精兵強將,又開始計算爆高。為保證安全,在這次空爆試驗中,程開甲提出了兩個首創(chuàng)性意見:一是火箭取樣的新方法;二是投彈飛機飛行的新方向。

這次試驗沿用飛機掛取樣器穿入磨菇云收集放射性微粒樣品方法。程開甲提出,飛機要順風頭,盡量飛得快些,盡快躲避氫彈爆炸的影響。

另外,現在已經研制出火箭,在氫彈爆響后,要發(fā)射固體火箭,收集樣品。這條新的煙云取樣途徑在以后的氫彈空爆試驗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見過程開甲的人,都知道他的認真是出了名的。而在這個以認真出名的科學家身上,卻有著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

1960年3月,由錢三強“點將”,經鄧小平批準,程開甲被任命為核武器研究所技術副所長,另外兩位技術副所長是核物理學家朱光亞和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朱光亞技術總負責,郭永懷和程開甲各自領導一方面。

1962年初秋,張愛萍請錢三強等就試驗問題提出意見,錢三強推薦由程開甲牽頭負責核試驗技術問題。很快,于敏、陸祖蔭、忻賢杰等技術骨干從原子能研究所等單位來到程開甲這里。

4人起草了首次核試驗測試的總體方案,接著程與其他同志一起,把核試驗需要解決的問題分成上百個課題,走遍全國上百個科研,院所和各軍兵種許多單位,召開幾百次協作會議。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全國上下通力合作,很快研制出測試、取樣、控制等各類試驗用設備和儀器上千臺。

西北核試驗基地初建時,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喝苦水,戰(zhàn)寒風,打野兔會頓餐。

戈壁灘上水珍貴,早晨的洗臉水留著下班洗手,晚上洗腳,澄清了洗衣服。有時水緊張幾天不能洗臉。

當時,程開甲是核試驗研究所的副所長,他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證原子彈試驗成功,測得爆炸時的各項參數和試驗產生的效應數據。

期間,程開甲的時間表上沒有節(jié)假日,經常通宵達旦,忘了吃飯睡覺是經常的事。

一次,程開甲一門心思研究光輻射和力學沖擊波的能量問題,把吃午飯忘了。當他走出辦公室看到別人在午休,便奇怪地問:“你們?yōu)槭裁瓷习嗨X?”同志們用驚訝的目光看著他,告訴他現在是午休時間。他這才意識到,自己連午飯還沒吃呢。

程開甲常說:“科學實驗就得講嚴謹,沒有嚴謹就沒有成功。”第一次核試驗前,從原子彈爆心向各個測試點鋪設電纜,程開甲提出向所有的電纜溝里墊細沙,這個工程量可不小。

有人反對說沒有必要這樣做。程開甲一板一眼地說:“不這樣就是不行!”

后來問題反映到基地張司令員那里,司令員果斷地拍板:“按老程的意見辦。”

還有一次,程開甲設計的測試方法遭到許多人的反對,包括當時基地一位副司令員。

有人勸程開甲:“人家是司令員,是基地領導,你不要和他爭了,出了問題他負責。”

程開甲嚴肅地說:“我不管他是不是司令員,我只看他講不講科學,這些數據是在實踐中計算出來的,是科學的。要保證安全,就得按數據要求辦。我要對核試驗的安全負責,我要對周總理負責。”結果還是按程開甲的意見辦了。

程開甲為安全把關贏得大家的信任,也得到了周總理的信任。

一次,周總理聽取氫彈空投試驗安全問題匯報時問:“飛機的安全是否有把握?”

在場的一位空軍副司令指著程開甲說:“這些數據是他計算的,他知道。”

周總理詢問的目光轉向程開甲。

程開甲很干脆地回答:“安全絕對沒問題。”

周總理又仔細地問了幾個問題,他一一對答如流。

周總理突然又問到:“程開甲同志,你今年多大啦?”程開甲一愣,一時竟然沒有答出來。

周總理笑笑,把話岔開:“程開甲同志,你要學說普通話呀,你那吳語人家聽不懂??!”

羅布泊號稱死亡之海,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極其惡劣。就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程開甲肩負著“上不告妻兒,下不告父母”的秘密任務。在原子彈剛剛成功爆炸后,緊接著又開始了氫彈的研究工作。飛行員苦練投彈技術

確定第一顆氫彈空投,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值得自豪的壯舉。因為美國1952年的第一顆氫彈“邁克”是經過地上試驗的,1954年2月8日,再次在比基尼島試驗場爆炸了地面上的實驗性氫彈裝置。直到1956年5月20日才由B-52型轟炸機運載,在比基尼島上空空投下一顆氫彈。

用飛機空投,雖然我國于1965年就用轟炸機空投過我國第二顆原子彈,積累了一些經驗,但現在拋下飛機的是一顆爆炸當量比原子彈要大得多的氫彈,這對飛機和飛行員不能不說又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從彈體下落的軌跡彈道、到投彈高度、飛機退出路線、機艙內改裝等一系列技術問題,在等待著科研人員去攻克。

投擲氫彈的方式,經專家們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決定采用“機、傘、彈”結合的方式:也就是采用飛機運載帶降落傘的氫彈,在降到預定高度實施爆炸。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解決許多實際問題。

由于我國擁有的轟炸機的最大載重量小于10噸,因此,氫彈的設計總重量也必須小于10噸。還有轟炸機需要改裝,必須保證人員和飛機在投擲氫彈以后,絕對不受到放射性沾染。

1966年9月,西安飛機制造廠的技術人員開始對第一架原子彈空爆試驗的載機轟-6型飛機,進行了大膽地改裝。

與此同時,對于擔負空投任務的機組也進行優(yōu)中選精,選擇具有豐富經驗、綜合素質優(yōu)秀的機組來從事這項工作。

1966年開始,梁占河所在的空軍航空兵徐克江機組被部隊指定為強化訓練機組,大家都預感到將要執(zhí)行重大任務。

1966年5月,徐克江機組執(zhí)行“帶有熱核材料的核武器試驗”的投放任務,6位機組人員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機組榮獲“參加國防現代化建設”集體三等功,梁占河獲個人三等功。

我國科學家一開始就提出要用空投方式將氫彈投擲到新疆的羅布泊上空。科學家提出一步到位試驗氫彈的勇氣和信心,令人振奮。

1967年年初,機組人員進行封閉式高強度訓練。這次訓練非同一般,不能跟任何人透露,梁占河和家人說要外出集訓便走了,一別數月,飛行員除了訓練,完全和外界斷絕聯系。

訓練很嚴格,他們不僅要有強壯的身體,能耐受各種惡劣的環(huán)境,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掌握復雜的操作技能和應付意外情況,獻身精神也是必需的。

梁占河講述當年訓練的情形時說:

我們當時每個人都是一顆紅心搞訓練,全都沒想過個人安危。忽上忽下的拋物線飛行,飛機又是盤旋又是翻滾,不僅嘗試失重,還要經受住飛下降時的超重。在幾分鐘的時間里一會兒輕飄飄,一會兒千鈞壓身,鼻塞、黏膜充血、眼睛產生黑視、耳鳴腦漲梁占河都感受過。轟-6飛機改裝好后,降落傘也經過幾次試驗后反復修改才成型。

4月,空投轟炸機改裝完畢,模擬飛行訓練在試驗基地上空飛行。

至6月10日,徐克江和張文德兩個機組在核試驗場區(qū)共飛行35架次,投模擬彈35枚,彈著點大部分投在距靶心500米以內。

后經空軍研究決定,徐克江機組為正式執(zhí)行任務的機組,張文德機組為預備機組。宋家樹研制氫核工藝技術

1967年2月,我國第一顆氫彈部件完成設計圖紙。第一生產部立即組織加工生產。

產品加工成型技術難度大。宋家樹工程師幾經研究和攻關,成功地搞出一套工藝技術,保證了合格的熱核部件的制造。

宋家樹,這個默默無聞科學工作者身上卻有著許多不被人知的故事。

宋家樹,1932年出生于湖南。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年幼的宋家樹隨父母遷往重慶??箲?zhàn)勝利兩年后,年方15歲的宋家樹回到了安慶。

家國破碎的時代和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年幼的宋家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優(yōu)秀。

回到安慶后,宋家樹進入省立安慶高中(現安慶一中)讀書,不僅理工科學得好,文史科也很突出,宋家樹在晚年回憶起中學時代的往事時,深情地說道:

這都得益于當時我的一位老師,他對我特別好,那個時候我的語文、數學、外語基礎打得很扎實

1949年,宋家樹考入南京大學。讀了一年后,他覺得不太適應那里的環(huán)境,個性很強的他當即就棄學回家。

1950年,他又考上大連工學院(現在的大連理工學院),讀了兩年后,他又進入東北人民大學(現在的吉林大學)就讀。1954年從東北人民大學畢業(yè)后,宋家樹留在該校執(zhí)教。

由于在學校執(zhí)教表現突出,在學術上屢有創(chuàng)見,1960年4月,宋家樹進入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第九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任工程師。從這個時候開始,宋家樹就真正開始了他一生的事業(yè)。

當時,中美、中蘇關系均處于緊張狀態(tài),在夾縫中生存的中國,充分認識到科學興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國第一代領導人高瞻遠矚,高度重視核武器的開發(fā)和試驗,要求科學工作者到大西北去搞研究,把核武器制造出來,壯大國力。

關于當時的情況,宋家樹在一次回憶中說:

西北環(huán)境艱苦,戶口也要從北京轉走,但那時五六百位科學家爭先恐后地申請過去,沒有一個人說不愿意。

當時,宋家樹的妻子正要分娩,他留下等孩子出生,小孩生下幾天他就匆匆奔赴青海。

自1960年起,他進入青海核基地工作。這是一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在飛沙走石的青海核基地,他一待就是十多年。

70年代中期,由于青海條件十分惡劣,科研部隊從青海集體轉移到四川的一個山區(qū)。這個山區(qū)的條件雖然好一點,但工作的壓力依然很大,宋家樹在這主要做軍用材料的研究,一做就是十幾年。

1986年,宋家樹調回北京時,他兒子已經22歲。為了祖國的軍事科技,金屬物理學家宋家樹將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貢獻在了大西北的熱土之上。試驗準備工作全部完成

1967年1至3月份,聶榮臻先后批準以中央軍委名義發(fā)出4份特別公函,分別要求三機部、五機部、七機部及他們所屬承擔這次試驗協作任務的有關工廠,必須保證所承擔的協作任務順利進行,要保質保量按期完成,任何人不得阻撓。

這一措施起到了穩(wěn)定和促進作用。這些工廠都按計劃相繼完成了所承擔的協作任務。

3月下旬,核爆炸準備工作全面展開。緊接著,軍內28個參試單位的6185名技術和保障人員開始陸續(xù)進入現場開展準備工作。

他們當中有總后、空軍、海軍、炮兵、工程兵、裝甲兵、通信兵、防化兵、鐵道兵、第二炮兵共10個效應大隊。

地方的參試單位有中央衛(wèi)生部、建工部、鐵道部、水電部、石油部、機械工業(yè)部、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生物所等。

各效應單位遵照周總理關于“一次試驗,全面收效”的指示,在試驗場區(qū)建起了各種效應工程,布放了各種效應物。

這次試驗安排效應試驗137項,效應物1877件。中央衛(wèi)生部、總后勤部為了研究核武器對人員的傷害及其防護,在場區(qū)不同方位,不同距離上布放了猴子、兔子和狗等動物。

鐵道部為了驗證正在修建的北京地下鐵道對核武器的防護性能,在場區(qū)修建了兩段模擬地鐵工程,其他單位布置了各種武器及工程、通信等設施。

其中包括飛機、艦船、裝甲車、火炮、各種雷達、有線電、無線電通信設備,一些永備工事、人防工事、野戰(zhàn)工事,一些民用產品例如服裝、食品、藥品、農作物及其種子,還有機車、工業(yè)廠房等也作為效應物參加試驗。

4月25日,基地在試驗場區(qū)開設了指揮所。

5月9日,周總理主持召開第十八次中央專委會議,著重檢查氫彈空爆試驗的準備工作。會議要求對試驗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反復檢查,反復落實,確保安全,保證試驗成功。

要切實做好煙云經過地區(qū)的衛(wèi)生防護工作,對地面輻射累積劑量可能超討論氫彈試驗的準備工作。并準備好應急措施,以預防發(fā)生意外。

要求國防科委在6月20日前做好試驗準備工作。中央專委還同意這次試驗的現場指揮由核試驗基地黨委負責,并派張震寰、李覺參加試驗的領導工作。

同時,空軍的轟-6甲型飛機已轉場到核試驗基地馬蘭機場,進行了空投訓練。

空軍擔負投彈任務的徐克江機組和張文德機組,訓練極為刻苦認真。

為了全力做好最后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這次氫彈試驗成功,聶榮臻指示國防科委起草電報,以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名義電示221廠暫停“四大”精神(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集中精力,確保氫彈的加工質量和進度。

5月29日,毛主席簽發(fā)了這份電報。

5月30日,聶榮臻電示基地:

氫彈試驗已進入緊張階段,各項準備工作務必周到細致,要慎之又慎,細之又細,萬萬不可疏忽大意。要千方百計地保證試驗的成功和人員的安全。鑒于氫彈原理性試驗的經驗,一定要充分估計到這次試驗的特點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各項預案,切實搞好場區(qū)警戒、劑量偵察和監(jiān)督等工作。周恩來作出安全重要指示

裝接前有一道最重要的工序,就是折疊降落傘。把降落傘打開,鋪在地上,有中型會議室那么大。

在疊傘的過程中,基地選派了幾名優(yōu)秀工人。如果有任何一件硬東西掉在傘里,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折疊前,工作人員拿掉身上和口袋里的所有東西,包括身上的像章,并且不斷地檢查自己衣服的扣子有沒有脫落。

6月10日,基地進行模擬氫彈投擲試驗。專家們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決定采用“機、傘、彈”結合的方式:也就是采用飛機運載帶降落傘的核彈,在空中緩慢下降到預定高度爆炸。

但是,投擲模擬氫彈時,懸掛模擬彈的主降落傘在空中撕破,而且破得很嚴重。

基地指揮所立即把這一情況向中央作了匯報。

6月12日,周恩來召集李富春、葉劍英和聶榮臻一起聽取了羅舜初關于氫彈試驗的匯報。

會上周恩來詳細詢問了試驗的安全防護工作。他說:

對場區(qū)周圍138公里至150公里的三個居民點,分別派出三個小組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并攜帶警報工具、通信器材,于“0”前發(fā)出警報,要居民留在房子里學習毛主席著作。在考慮沉降沾染時,對場區(qū)以西地區(qū),也要充分注意,要研究計算可能沾染的地區(qū)劑量。要有意外情況(地面西風、地爆等)防護的安全措施??傊?,要非常關心人民的安全。

接著,聶榮臻關于模擬試驗作了匯報。聽完匯報,周恩來表情嚴肅地說:

基地于6月10日空投遙測彈情況的報告中說“均很正常”,傘有三處裂口,還能說“很正常”?缺乏科學態(tài)度,應為“較正常”。不要過分樂觀,要實事求是……場區(qū)有的同志“有些經驗主義”,這不行,必須認識這次試驗的特點,并認真嚴肅對待,絕不能粗心大意,工作應精益求精,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隨后,他又強調說:

這次試驗要更認真?,F在看來,防止意外情況發(fā)生,很關鍵的是保證傘的強度和正常開傘。這個問題,必須認真嚴肅對待,全面考慮和檢查。6月13日綜合預演后,還要對產品總裝認真地作全面檢查,保證安全可靠。對遙測站消除干擾問題應進一步研究解決。對經常出現的示波器和相機卡片,也要重點檢查。

會議結束的時候,周恩來的目光又望向聶榮臻。聶榮臻明白他的用意,于是微笑了一下。周恩來說:“聶老總,恐怕還是想請你去一趟羅布泊,可以嗎?”

聶榮臻干脆地回答:“義不容辭。”

這一事故的出現,引起了張震寰、張?zhí)N鈺等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他們與技術人員研究,對降落傘采取了局部加固和改進折疊方法等措施,提高了可靠性。氫彈專列安全抵達基地

6月5日,正式試驗用的氫彈在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最后加工完畢,經檢查,各部件技術狀況良好,隨即開始運往試驗基地。

氫彈的研制基地在青海,最后組裝和爆炸試驗在新疆,因此,器件、部件、彈體等,要從青海運到新疆。

在氫彈運送期間,出于對這些材料的特殊安全考慮,選擇了火車運輸方式。

為了增加列車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青海研制基地對列車進行了改裝。

改裝后的列車看起來與別的列車沒有兩樣,但它比一般旅客列車每節(jié)車廂多了4個輪子,因此,負責運送氫彈的火車與國家領導人的專列車廂是一樣的。

在運送途中,鐵路沿線加強了警戒,沿線的鐵路部門都被命令以高級領導人的標準對待此列車,但所有人員都不知道上面載的這位高級“乘客”就是氫彈。

出于安全的考慮,“兩彈”試驗的運輸方式和運行路線及??寇囌?,都要經常變換,主要是為了轉移視線,防止敵人的破壞。

氫彈的專列出廠時,列車改線行駛。

在列車運行到蘭州以西的河口車站時,本來應轉向西行路線,但這次沒有轉彎,直接向東經蘭州直奔西安東臨潼車站,再由臨潼折返西安經蘭州河口向武威方向前進,最后到達吐魯番車站。

6月8日,運載氫彈的專列安全抵達基地。

氫彈運抵基地后,馬上進行組裝。所有有關氫彈的事項都是在秘密狀態(tài)下進行的。

有一次核武器研究設計院的試驗室有基建施工項目,從外面請了幾位建筑工人。為了保密,派了幾個解放軍戰(zhàn)士站在他們旁邊看著。

施工的師傅特別不滿意:你們這個單位太少見多怪了,北京許多大干部的房子我們都修過,都沒有像你們這樣保密,這叫什么事兒呀!直到若干年以后他們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還有一次,從包頭運來一小部分試驗性核材料。這些材料由我保衛(wèi)處的一位領導去西直門火車站接站。

當時西直門火車站安全警衛(wèi)之多和緊張狀態(tài)絕不亞于某個國家的領導人來訪。

火車到達之前,武裝警衛(wèi)來到火車站,將車站內的所有人員撤離。

不久,一節(jié)貨車緩緩進站,貨車上插著一個三角形內一個9字――這是最高級別的爆炸劇毒品的符號。

從貨車上抬下的是一個小型木包裝箱,警衛(wèi)持槍緊隨其后,寸步不離,直到將此木箱裝上汽車后,警衛(wèi)又把汽車包圍住,直到車子離開。

進行了全場聯試后,全面檢查了現場準備工作,重點檢查了機、傘、彈的情況,氫彈空爆試驗的全部準備工作就基本就緒。

6月13日,基地進行氫彈爆炸全場預演,轟-6甲型飛機空投了一枚不帶核裝料,有引爆控制系統(tǒng)的“冷”彈,全面檢查了各重要部位的可靠程度,使各作業(yè)人員進一步熟練了技術操作程序。

綜合預演后,核試驗基地已派員分赴距試驗場區(qū)150公里以內的3個居民點,組織落實居民的防護工作;各級領導干部也分赴關鍵部位,并制定了發(fā)生地面核爆炸時,場區(qū)安全防護處置方案。

根據周恩來的要求,羅舜初與總參作戰(zhàn)部等有關方面就萬一發(fā)生意外情況時的安全問題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制定了具體的措施和方案。

由總參作戰(zhàn)部、總后勤部、國家衛(wèi)生部、防化學兵部、總參氣象局和國防科委等有關單位組成安全防護工作組。

蘭州軍區(qū)派一名領導人負責統(tǒng)一組織指揮甘肅、陜西、寧夏地區(qū)的安全防護工作。衛(wèi)生部、總后勤部、防化學兵部派人組成技術工作組,在蘭州軍區(qū)領導下開展工作。蘭州軍區(qū)在敦煌等地區(qū)開設了指揮所,組織指揮安全防護工作。

為了緊急疏散居民之需,鐵道部組織4列火車,于試驗“0”時前在玉門哈密間待命。

總后勤部和國防科委抽調300余輛汽車集結在敦煌地區(qū)待命。

衛(wèi)生部、總后衛(wèi)生部抽調50名醫(yī)務人員組成的醫(yī)療隊,已經從北京趕赴敦煌、安西、紅柳園地區(qū)。一切工作準備就序,就等那一時刻的到來聶榮臻出任總指揮

6月14日9時,聶榮臻來到西郊機場,葉劍英特意趕到機場送行。兩位老戰(zhàn)友用信賴的眼光互相凝望著,兩雙握在一起的手久久不愿松開。

葉劍英說:“又辛苦你了。”

聶榮臻說:“你在北京坐鎮(zhèn),擔子也不輕。”

這是聶榮臻在8個月的時間里第三次去核試驗基地。此刻的他正在發(fā)燒,是在抱病執(zhí)行任務。

隨聶榮臻去核試驗基地的周均倫秘書在后來回憶說:

我們是上午9點鐘從北京起飛,在空中飛了5個半小時,那時在飛機上看,一片黃土高原。我們坐的專機,專機上有一張床,聶帥可以睡在床上。那一次老帥還發(fā)著燒,前幾天溫度38度多,走的那一天還37度多,稍微好一點,但這一次試驗很重要,他親自去了。

13時50分,專機降落在馬蘭機場。

聶榮臻到了馬蘭飛機場,張?zhí)N鈺、李覺、鄭漢濤、張震寰等早已在機場等候。

一下飛機,聶榮臻直接趕赴試驗場區(qū)。

午飯后,聶榮臻第一個就要去看降落傘。因為,在氫彈空投以前,要進行冷彈試驗。

所謂冷彈試驗,是指依據氫彈的標準,用水泥模擬彈的重量,從高空往下投。往下投的時候,投一次還不行,要投幾次。

有一次投的時候,降落傘的一根吊帶斷了。

這樣,就可能引起很大的危險,偏離方向。在北京的時候,實驗基地就報告了這個情況。

聶榮臻特別重視這件事,就和聶帥辦公室主任劉長明、警衛(wèi)參謀陳兆保,一起去進行檢查。把原來壞的降落傘也放在那個地方,好的降落傘也放在那個地方(馬蘭禮堂)。

聶榮臻問得很仔細。

技術人員告訴他,這降落傘有什么缺陷,不過我們把毛病找出來,現在都加固了,不會有問題。

聽了匯報以后,聶榮臻知道現在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才放心。

晚上,聶榮臻聽取國防工辦副主任鄭漢濤和張震寰、張?zhí)N鈺、李覺、朱光亞、陳能寬、程開甲等關于準備工作情況的詳細匯報。

劉長明主任回憶:

在匯報當中有個問題,在氫彈上面有個墊片找不著了,原因就是工藝上不嚴格。他們告訴聶帥,已經采取了措施,不會有問題。聶帥聽了以后,一再追問,詳細了解情況,說相信你們采取了措施,絕對不會有問題。同時強調,你們不要小視這工藝,搞尖端武器,這工藝特別嚴格。這些問題不要看成是小事,出起事來會變成大問題。規(guī)程上的工序一道也不能少,少了一道工序,就是個教訓。

最后聶榮臻說:

現在大家很累了,要注意很好休息。這次試驗與過去不同,有質的變化,休息安排不好,工作是搞不好的。

15日,聶榮臻又聽取鄭漢濤等領導同志的兩次匯報。

16日下午,聶榮臻來到馬蘭機場,慰問在現場工作的科技人員。

他認真觀看了試驗用的氫彈實物,登上執(zhí)行空投氫彈任務的轟-6型飛機,并同機組人員一一握手,勉勵他們說:

這可不是一個一般的炸彈,一定按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好任務,但也不要緊張。

機組人員堅定地回答:

請元帥放心,我們保證勝利完成任務。

聶榮臻用力握住機組組長徐克江的手,不停地搖著說:

好,好,我相信你們,相信你們!

6月16日晚上,聶榮臻趕赴核試驗場區(qū),住到場區(qū)的開屏村,這里離指揮所約30公里。

據周均倫秘書回憶:

那里蚊子特別多,我們趕到白云崗快到10點,但天還沒有黑,我們在那里散步,他們講蚊子厲害,我們每個人都戴著手套,臉上每個人弄一個紗罩。蚊子叮著你以后,你撥弄它,它都不飛,它非要咬你,除非你把它打死。聶帥身體不好,到晚上溫差很大,給他披了棉大衣。

6月17日7時40分,聶榮臻再次分別打電話給周總理、葉劍英。

聶榮臻在電話里匯報了現場各項準備工作的最后情況,說飛機已經起飛,預計8時整進行氫彈空爆試驗,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和鼓勵。

當天晚上,聶榮臻同張震寰、張?zhí)N鈺商量研究后,確定將試驗0時定為17日8時,并在電話上向周總理作了報告,得到批準。

三、進行空爆

●1967年1月2日,基地召開氫彈空爆試驗工作會議,研究制訂試驗的具體計劃,會議決定在6月20日前做好試驗的一切準備,待命試驗。

●周恩來表情嚴肅地說:“必須認識這次試驗的特點,并認真嚴肅對待,絕不能粗心大意,工作應精益求精,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聶榮臻說:“這可不是一個一般的炸彈,一定按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好任務,但也不要緊張。”

● 進行空爆全面展開空爆準備工作

1967年1月2日,基地召開氫彈試驗工作會議,研究制訂試驗的具體計劃,會議決定在6月20日前做好試驗的一切準備,待命試驗。

由于中央專委決定將試驗提前到第二季度進行,基地的各項準備工作加快了步伐。

緊接著,基地全面展開氫彈空爆前的準備工作。

如果說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還有蘇聯援助影子的話,那么,我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則完全是中國人自力更生的重大成果。

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其準備工作之全面和細致,實屬世界罕有。

為了爭取時間,氫彈指揮部研究決定,第一顆氫彈充分利用已有的一套原子彈試驗部件,因陋就簡,只進行必要的加工制造。

當時,國防科委確定:

充分利用已有的永備工程,不再修建大的工程。

但是,場區(qū)除了原有的10個永備工程和幾十項大型效應工程以外,還需建設工程327項。

這些工程包括第一期測試工程、第二期裝配廠改造和坑道式廠房建設。

負責領導工程保障任務的是張志善副司令員。期間,張?zhí)N鈺和張志善一起,跑遍了場區(qū)的各個角落,整日為試驗工程的選點、定點而奔波。

擔任場區(qū)施工任務的工程保障部隊,剛剛完成了氫彈原理性試驗的各種任務,本該撤場休息,但新的任務又迫在眉睫,因此,部隊沒有撤場,又投入了新的戰(zhàn)斗。

正值深冬季節(jié),戈壁灘上的氣候十分寒冷??耧L卷著地面的沙石漫天飛舞,不時發(fā)出令人顫栗的風聲。然而,戰(zhàn)士們個個精神飽滿,干得熱火朝天。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早日看見氫彈的蘑菇云升起……

在試驗工程準備工作進行的同時,各種測試項目的準備工作也在加緊進行。

這次試驗,一共安排了32個測試項目,測量儀器設備493臺(套)。

為了獲得準確、可靠的測量數據,這次試驗在沿用飛機穿云取樣的同時,又增加了兩個新的項目:

一是將首次使用固體火箭取樣,這是七機部八院利用“和平2號”固體火箭成果,研制成的新的測量手段。

二是將采用雷達跟蹤,這是二十一所的科技人員在機關和友鄰單位的支持幫助下,刻苦攻關取得的新成果。

由于氫彈爆炸威力大,控制和測試距離也隨著增大,原有的控制系統(tǒng)已不能滿足新的測量要求,需要研制新的測控系統(tǒng)。

二十一所的忻賢杰帶領控制研究室的科技人員發(fā)揮高度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自行設計研制了靈敏度可靠、能遠距離測控的第二代控制設備。

這個新型控制設備,原計劃6個月完成,結果僅用兩個半月就完成。

這期間工作人員從未有過星期天,每天加班到深夜?,F場安裝調試一般需要20天,他們僅用9天就完成了任務。

氫彈空爆試驗爆點高,殺傷破壞區(qū)域和放射性沉降范圍大,這對各項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氣象上要求確保煙云經過可能到達的我國西北、東北、華東的十多個省區(qū)在試驗期間無降水,還要注意到煙云出境后不給鄰國帶來危害。

基地氣象部門在總參氣象局氣象室、蘭州軍區(qū)氣象處等有關單位的大力協助下,對場外廣大地區(qū)降水情況進行了調研,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綜合分析了1961年至1966年的試驗場區(qū)風向及煙云經過地帶氣象資料。

5月30日,基地氣象部門提出了6月份氣象的長期預報以及可能出現的適合試驗的日期。

通信保障分隊重新研制和改進了主要通信設備,對重要通信樞紐采取了防護措施,保證了試驗中的通信聯絡暢通無阻。

基地制定并發(fā)下了場區(qū)安全邊界及特定點的防護規(guī)定,并制定了緊急轉移方案和發(fā)生觸地爆炸的處置辦法。

遵照上級指示,近區(qū)由基地派出工作人員到居民點組織安全防護工作,遠區(qū)由蘭州軍區(qū)抽調防護分隊、衛(wèi)生醫(yī)療隊到敦煌地區(qū)待命,以應付意外情況。

與此同時,總參、國防科委會同有關單位調動了備用的火車皮、汽車,在敦煌附近的重點地區(qū)作為轉移居民的準備。程開甲接受全當量空投試驗

隨著中國第一次氫彈原理試驗在羅布泊獲得成功。中國成為繼美、蘇、英之后,第四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

不久,程開甲領受了新的試驗任務――全當量空投氫彈,而且時間要爭取提前到1967年上半年。

氫彈試驗的三個突出特點是:當量大,爆點低,沾染重。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安全。

為了檢驗計算值的準確性,氫彈原理試驗前,程開甲組織人員進行了一次用常規(guī)炸藥做的化爆模擬試驗;試驗結果說明,爭取上述措施相當于把現有的鐵塔加高60米??梢允狗派湫猿两禍p少三分之二。

程開甲心里終于有底了,拍著胸脯向領導保證安全沒問題。

為了準確地算出氫彈爆炸高度,程開甲調集精兵強將,又開始計算爆高。為保證安全,在這次空爆試驗中,程開甲提出了兩個首創(chuàng)性意見:一是火箭取樣的新方法;二是投彈飛機飛行的新方向。

這次試驗沿用飛機掛取樣器穿入磨菇云收集放射性微粒樣品方法。程開甲提出,飛機要順風頭,盡量飛得快些,盡快躲避氫彈爆炸的影響。

另外,現在已經研制出火箭,在氫彈爆響后,要發(fā)射固體火箭,收集樣品。這條新的煙云取樣途徑在以后的氫彈空爆試驗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見過程開甲的人,都知道他的認真是出了名的。而在這個以認真出名的科學家身上,卻有著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

1960年3月,由錢三強“點將”,經鄧小平批準,程開甲被任命為核武器研究所技術副所長,另外兩位技術副所長是核物理學家朱光亞和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朱光亞技術總負責,郭永懷和程開甲各自領導一方面。

1962年初秋,張愛萍請錢三強等就試驗問題提出意見,錢三強推薦由程開甲牽頭負責核試驗技術問題。很快,于敏、陸祖蔭、忻賢杰等技術骨干從原子能研究所等單位來到程開甲這里。

4人起草了首次核試驗測試的總體方案,接著程與其他同志一起,把核試驗需要解決的問題分成上百個課題,走遍全國上百個科研,院所和各軍兵種許多單位,召開幾百次協作會議。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全國上下通力合作,很快研制出測試、取樣、控制等各類試驗用設備和儀器上千臺。

西北核試驗基地初建時,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喝苦水,戰(zhàn)寒風,打野兔會頓餐。

戈壁灘上水珍貴,早晨的洗臉水留著下班洗手,晚上洗腳,澄清了洗衣服。有時水緊張幾天不能洗臉。

當時,程開甲是核試驗研究所的副所長,他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證原子彈試驗成功,測得爆炸時的各項參數和試驗產生的效應數據。

期間,程開甲的時間表上沒有節(jié)假日,經常通宵達旦,忘了吃飯睡覺是經常的事。

一次,程開甲一門心思研究光輻射和力學沖擊波的能量問題,把吃午飯忘了。當他走出辦公室看到別人在午休,便奇怪地問:“你們?yōu)槭裁瓷习嗨X?”同志們用驚訝的目光看著他,告訴他現在是午休時間。他這才意識到,自己連午飯還沒吃呢。

程開甲常說:“科學實驗就得講嚴謹,沒有嚴謹就沒有成功。”第一次核試驗前,從原子彈爆心向各個測試點鋪設電纜,程開甲提出向所有的電纜溝里墊細沙,這個工程量可不小。

有人反對說沒有必要這樣做。程開甲一板一眼地說:“不這樣就是不行!”

后來問題反映到基地張司令員那里,司令員果斷地拍板:“按老程的意見辦。”

還有一次,程開甲設計的測試方法遭到許多人的反對,包括當時基地一位副司令員。

有人勸程開甲:“人家是司令員,是基地領導,你不要和他爭了,出了問題他負責。”

程開甲嚴肅地說:“我不管他是不是司令員,我只看他講不講科學,這些數據是在實踐中計算出來的,是科學的。要保證安全,就得按數據要求辦。我要對核試驗的安全負責,我要對周總理負責。”結果還是按程開甲的意見辦了。

程開甲為安全把關贏得大家的信任,也得到了周總理的信任。

一次,周總理聽取氫彈空投試驗安全問題匯報時問:“飛機的安全是否有把握?”

在場的一位空軍副司令指著程開甲說:“這些數據是他計算的,他知道。”

周總理詢問的目光轉向程開甲。

程開甲很干脆地回答:“安全絕對沒問題。”

周總理又仔細地問了幾個問題,他一一對答如流。

周總理突然又問到:“程開甲同志,你今年多大啦?”程開甲一愣,一時竟然沒有答出來。

周總理笑笑,把話岔開:“程開甲同志,你要學說普通話呀,你那吳語人家聽不懂啊!”

羅布泊號稱死亡之海,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極其惡劣。就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程開甲肩負著“上不告妻兒,下不告父母”的秘密任務。在原子彈剛剛成功爆炸后,緊接著又開始了氫彈的研究工作。飛行員苦練投彈技術

確定第一顆氫彈空投,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值得自豪的壯舉。因為美國1952年的第一顆氫彈“邁克”是經過地上試驗的,1954年2月8日,再次在比基尼島試驗場爆炸了地面上的實驗性氫彈裝置。直到1956年5月20日才由B-52型轟炸機運載,在比基尼島上空空投下一顆氫彈。

用飛機空投,雖然我國于1965年就用轟炸機空投過我國第二顆原子彈,積累了一些經驗,但現在拋下飛機的是一顆爆炸當量比原子彈要大得多的氫彈,這對飛機和飛行員不能不說又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從彈體下落的軌跡彈道、到投彈高度、飛機退出路線、機艙內改裝等一系列技術問題,在等待著科研人員去攻克。

投擲氫彈的方式,經專家們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決定采用“機、傘、彈”結合的方式:也就是采用飛機運載帶降落傘的氫彈,在降到預定高度實施爆炸。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解決許多實際問題。

由于我國擁有的轟炸機的最大載重量小于10噸,因此,氫彈的設計總重量也必須小于10噸。還有轟炸機需要改裝,必須保證人員和飛機在投擲氫彈以后,絕對不受到放射性沾染。

1966年9月,西安飛機制造廠的技術人員開始對第一架原子彈空爆試驗的載機轟-6型飛機,進行了大膽地改裝。

與此同時,對于擔負空投任務的機組也進行優(yōu)中選精,選擇具有豐富經驗、綜合素質優(yōu)秀的機組來從事這項工作。

1966年開始,梁占河所在的空軍航空兵徐克江機組被部隊指定為強化訓練機組,大家都預感到將要執(zhí)行重大任務。

1966年5月,徐克江機組執(zhí)行“帶有熱核材料的核武器試驗”的投放任務,6位機組人員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機組榮獲“參加國防現代化建設”集體三等功,梁占河獲個人三等功。

我國科學家一開始就提出要用空投方式將氫彈投擲到新疆的羅布泊上空??茖W家提出一步到位試驗氫彈的勇氣和信心,令人振奮。

1967年年初,機組人員進行封閉式高強度訓練。這次訓練非同一般,不能跟任何人透露,梁占河和家人說要外出集訓便走了,一別數月,飛行員除了訓練,完全和外界斷絕聯系。

訓練很嚴格,他們不僅要有強壯的身體,能耐受各種惡劣的環(huán)境,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掌握復雜的操作技能和應付意外情況,獻身精神也是必需的。

梁占河講述當年訓練的情形時說:

我們當時每個人都是一顆紅心搞訓練,全都沒想過個人安危。忽上忽下的拋物線飛行,飛機又是盤旋又是翻滾,不僅嘗試失重,還要經受住飛下降時的超重。在幾分鐘的時間里一會兒輕飄飄,一會兒千鈞壓身,鼻塞、黏膜充血、眼睛產生黑視、耳鳴腦漲梁占河都感受過。轟-6飛機改裝好后,降落傘也經過幾次試驗后反復修改才成型。

4月,空投轟炸機改裝完畢,模擬飛行訓練在試驗基地上空飛行。

至6月10日,徐克江和張文德兩個機組在核試驗場區(qū)共飛行35架次,投模擬彈35枚,彈著點大部分投在距靶心500米以內。

后經空軍研究決定,徐克江機組為正式執(zhí)行任務的機組,張文德機組為預備機組。宋家樹研制氫核工藝技術

1967年2月,我國第一顆氫彈部件完成設計圖紙。第一生產部立即組織加工生產。

產品加工成型技術難度大。宋家樹工程師幾經研究和攻關,成功地搞出一套工藝技術,保證了合格的熱核部件的制造。

宋家樹,這個默默無聞科學工作者身上卻有著許多不被人知的故事。

宋家樹,1932年出生于湖南??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年幼的宋家樹隨父母遷往重慶??箲?zhàn)勝利兩年后,年方15歲的宋家樹回到了安慶。

家國破碎的時代和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年幼的宋家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優(yōu)秀。

回到安慶后,宋家樹進入省立安慶高中(現安慶一中)讀書,不僅理工科學得好,文史科也很突出,宋家樹在晚年回憶起中學時代的往事時,深情地說道:

這都得益于當時我的一位老師,他對我特別好,那個時候我的語文、數學、外語基礎打得很扎實

1949年,宋家樹考入南京大學。讀了一年后,他覺得不太適應那里的環(huán)境,個性很強的他當即就棄學回家。

1950年,他又考上大連工學院(現在的大連理工學院),讀了兩年后,他又進入東北人民大學(現在的吉林大學)就讀。1954年從東北人民大學畢業(yè)后,宋家樹留在該校執(zhí)教。

由于在學校執(zhí)教表現突出,在學術上屢有創(chuàng)見,1960年4月,宋家樹進入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第九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任工程師。從這個時候開始,宋家樹就真正開始了他一生的事業(yè)。

當時,中美、中蘇關系均處于緊張狀態(tài),在夾縫中生存的中國,充分認識到科學興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國第一代領導人高瞻遠矚,高度重視核武器的開發(fā)和試驗,要求科學工作者到大西北去搞研究,把核武器制造出來,壯大國力。

關于當時的情況,宋家樹在一次回憶中說:

西北環(huán)境艱苦,戶口也要從北京轉走,但那時五六百位科學家爭先恐后地申請過去,沒有一個人說不愿意。

當時,宋家樹的妻子正要分娩,他留下等孩子出生,小孩生下幾天他就匆匆奔赴青海。

自1960年起,他進入青海核基地工作。這是一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在飛沙走石的青海核基地,他一待就是十多年。

70年代中期,由于青海條件十分惡劣,科研部隊從青海集體轉移到四川的一個山區(qū)。這個山區(qū)的條件雖然好一點,但工作的壓力依然很大,宋家樹在這主要做軍用材料的研究,一做就是十幾年。

1986年,宋家樹調回北京時,他兒子已經22歲。為了祖國的軍事科技,金屬物理學家宋家樹將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貢獻在了大西北的熱土之上。試驗準備工作全部完成

1967年1至3月份,聶榮臻先后批準以中央軍委名義發(fā)出4份特別公函,分別要求三機部、五機部、七機部及他們所屬承擔這次試驗協作任務的有關工廠,必須保證所承擔的協作任務順利進行,要保質保量按期完成,任何人不得阻撓。

這一措施起到了穩(wěn)定和促進作用。這些工廠都按計劃相繼完成了所承擔的協作任務。

3月下旬,核爆炸準備工作全面展開。緊接著,軍內28個參試單位的6185名技術和保障人員開始陸續(xù)進入現場開展準備工作。

他們當中有總后、空軍、海軍、炮兵、工程兵、裝甲兵、通信兵、防化兵、鐵道兵、第二炮兵共10個效應大隊。

地方的參試單位有中央衛(wèi)生部、建工部、鐵道部、水電部、石油部、機械工業(yè)部、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生物所等。

各效應單位遵照周總理關于“一次試驗,全面收效”的指示,在試驗場區(qū)建起了各種效應工程,布放了各種效應物。

這次試驗安排效應試驗137項,效應物1877件。中央衛(wèi)生部、總后勤部為了研究核武器對人員的傷害及其防護,在場區(qū)不同方位,不同距離上布放了猴子、兔子和狗等動物。

鐵道部為了驗證正在修建的北京地下鐵道對核武器的防護性能,在場區(qū)修建了兩段模擬地鐵工程,其他單位布置了各種武器及工程、通信等設施。

其中包括飛機、艦船、裝甲車、火炮、各種雷達、有線電、無線電通信設備,一些永備工事、人防工事、野戰(zhàn)工事,一些民用產品例如服裝、食品、藥品、農作物及其種子,還有機車、工業(yè)廠房等也作為效應物參加試驗。

4月25日,基地在試驗場區(qū)開設了指揮所。

5月9日,周總理主持召開第十八次中央專委會議,著重檢查氫彈空爆試驗的準備工作。會議要求對試驗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反復檢查,反復落實,確保安全,保證試驗成功。

要切實做好煙云經過地區(qū)的衛(wèi)生防護工作,對地面輻射累積劑量可能超討論氫彈試驗的準備工作。并準備好應急措施,以預防發(fā)生意外。

要求國防科委在6月20日前做好試驗準備工作。中央專委還同意這次試驗的現場指揮由核試驗基地黨委負責,并派張震寰、李覺參加試驗的領導工作。

同時,空軍的轟-6甲型飛機已轉場到核試驗基地馬蘭機場,進行了空投訓練。

空軍擔負投彈任務的徐克江機組和張文德機組,訓練極為刻苦認真。

為了全力做好最后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這次氫彈試驗成功,聶榮臻指示國防科委起草電報,以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名義電示221廠暫停“四大”精神(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集中精力,確保氫彈的加工質量和進度。

5月29日,毛主席簽發(fā)了這份電報。

5月30日,聶榮臻電示基地:

氫彈試驗已進入緊張階段,各項準備工作務必周到細致,要慎之又慎,細之又細,萬萬不可疏忽大意。要千方百計地保證試驗的成功和人員的安全。鑒于氫彈原理性試驗的經驗,一定要充分估計到這次試驗的特點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各項預案,切實搞好場區(qū)警戒、劑量偵察和監(jiān)督等工作。周恩來作出安全重要指示

裝接前有一道最重要的工序,就是折疊降落傘。把降落傘打開,鋪在地上,有中型會議室那么大。

在疊傘的過程中,基地選派了幾名優(yōu)秀工人。如果有任何一件硬東西掉在傘里,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折疊前,工作人員拿掉身上和口袋里的所有東西,包括身上的像章,并且不斷地檢查自己衣服的扣子有沒有脫落。

6月10日,基地進行模擬氫彈投擲試驗。專家們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決定采用“機、傘、彈”結合的方式:也就是采用飛機運載帶降落傘的核彈,在空中緩慢下降到預定高度爆炸。

但是,投擲模擬氫彈時,懸掛模擬彈的主降落傘在空中撕破,而且破得很嚴重。

基地指揮所立即把這一情況向中央作了匯報。

6月12日,周恩來召集李富春、葉劍英和聶榮臻一起聽取了羅舜初關于氫彈試驗的匯報。

會上周恩來詳細詢問了試驗的安全防護工作。他說:

對場區(qū)周圍138公里至150公里的三個居民點,分別派出三個小組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并攜帶警報工具、通信器材,于“0”前發(fā)出警報,要居民留在房子里學習毛主席著作。在考慮沉降沾染時,對場區(qū)以西地區(qū),也要充分注意,要研究計算可能沾染的地區(qū)劑量。要有意外情況(地面西風、地爆等)防護的安全措施??傊?,要非常關心人民的安全。

接著,聶榮臻關于模擬試驗作了匯報。聽完匯報,周恩來表情嚴肅地說:

基地于6月10日空投遙測彈情況的報告中說“均很正常”,傘有三處裂口,還能說“很正常”?缺乏科學態(tài)度,應為“較正常”。不要過分樂觀,要實事求是……場區(qū)有的同志“有些經驗主義”,這不行,必須認識這次試驗的特點,并認真嚴肅對待,絕不能粗心大意,工作應精益求精,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隨后,他又強調說:

這次試驗要更認真?,F在看來,防止意外情況發(fā)生,很關鍵的是保證傘的強度和正常開傘。這個問題,必須認真嚴肅對待,全面考慮和檢查。6月13日綜合預演后,還要對產品總裝認真地作全面檢查,保證安全可靠。對遙測站消除干擾問題應進一步研究解決。對經常出現的示波器和相機卡片,也要重點檢查。

會議結束的時候,周恩來的目光又望向聶榮臻。聶榮臻明白他的用意,于是微笑了一下。周恩來說:“聶老總,恐怕還是想請你去一趟羅布泊,可以嗎?”

聶榮臻干脆地回答:“義不容辭。”

這一事故的出現,引起了張震寰、張?zhí)N鈺等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他們與技術人員研究,對降落傘采取了局部加固和改進折疊方法等措施,提高了可靠性。氫彈專列安全抵達基地

6月5日,正式試驗用的氫彈在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最后加工完畢,經檢查,各部件技術狀況良好,隨即開始運往試驗基地。

氫彈的研制基地在青海,最后組裝和爆炸試驗在新疆,因此,器件、部件、彈體等,要從青海運到新疆。

在氫彈運送期間,出于對這些材料的特殊安全考慮,選擇了火車運輸方式。

為了增加列車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青海研制基地對列車進行了改裝。

改裝后的列車看起來與別的列車沒有兩樣,但它比一般旅客列車每節(jié)車廂多了4個輪子,因此,負責運送氫彈的火車與國家領導人的專列車廂是一樣的。

在運送途中,鐵路沿線加強了警戒,沿線的鐵路部門都被命令以高級領導人的標準對待此列車,但所有人員都不知道上面載的這位高級“乘客”就是氫彈。

出于安全的考慮,“兩彈”試驗的運輸方式和運行路線及停靠車站,都要經常變換,主要是為了轉移視線,防止敵人的破壞。

氫彈的專列出廠時,列車改線行駛。

在列車運行到蘭州以西的河口車站時,本來應轉向西行路線,但這次沒有轉彎,直接向東經蘭州直奔西安東臨潼車站,再由臨潼折返西安經蘭州河口向武威方向前進,最后到達吐魯番車站。

6月8日,運載氫彈的專列安全抵達基地。

氫彈運抵基地后,馬上進行組裝。所有有關氫彈的事項都是在秘密狀態(tài)下進行的。

有一次核武器研究設計院的試驗室有基建施工項目,從外面請了幾位建筑工人。為了保密,派了幾個解放軍戰(zhàn)士站在他們旁邊看著。

施工的師傅特別不滿意:你們這個單位太少見多怪了,北京許多大干部的房子我們都修過,都沒有像你們這樣保密,這叫什么事兒呀!直到若干年以后他們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還有一次,從包頭運來一小部分試驗性核材料。這些材料由我保衛(wèi)處的一位領導去西直門火車站接站。

當時西直門火車站安全警衛(wèi)之多和緊張狀態(tài)絕不亞于某個國家的領導人來訪。

火車到達之前,武裝警衛(wèi)來到火車站,將車站內的所有人員撤離。

不久,一節(jié)貨車緩緩進站,貨車上插著一個三角形內一個9字――這是最高級別的爆炸劇毒品的符號。

從貨車上抬下的是一個小型木包裝箱,警衛(wèi)持槍緊隨其后,寸步不離,直到將此木箱裝上汽車后,警衛(wèi)又把汽車包圍住,直到車子離開。

進行了全場聯試后,全面檢查了現場準備工作,重點檢查了機、傘、彈的情況,氫彈空爆試驗的全部準備工作就基本就緒。

6月13日,基地進行氫彈爆炸全場預演,轟-6甲型飛機空投了一枚不帶核裝料,有引爆控制系統(tǒng)的“冷”彈,全面檢查了各重要部位的可靠程度,使各作業(yè)人員進一步熟練了技術操作程序。

綜合預演后,核試驗基地已派員分赴距試驗場區(qū)150公里以內的3個居民點,組織落實居民的防護工作;各級領導干部也分赴關鍵部位,并制定了發(fā)生地面核爆炸時,場區(qū)安全防護處置方案。

根據周恩來的要求,羅舜初與總參作戰(zhàn)部等有關方面就萬一發(fā)生意外情況時的安全問題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制定了具體的措施和方案。

由總參作戰(zhàn)部、總后勤部、國家衛(wèi)生部、防化學兵部、總參氣象局和國防科委等有關單位組成安全防護工作組。

蘭州軍區(qū)派一名領導人負責統(tǒng)一組織指揮甘肅、陜西、寧夏地區(qū)的安全防護工作。衛(wèi)生部、總后勤部、防化學兵部派人組成技術工作組,在蘭州軍區(qū)領導下開展工作。蘭州軍區(qū)在敦煌等地區(qū)開設了指揮所,組織指揮安全防護工作。

為了緊急疏散居民之需,鐵道部組織4列火車,于試驗“0”時前在玉門哈密間待命。

總后勤部和國防科委抽調300余輛汽車集結在敦煌地區(qū)待命。

衛(wèi)生部、總后衛(wèi)生部抽調50名醫(yī)務人員組成的醫(yī)療隊,已經從北京趕赴敦煌、安西、紅柳園地區(qū)。一切工作準備就序,就等那一時刻的到來聶榮臻出任總指揮

6月14日9時,聶榮臻來到西郊機場,葉劍英特意趕到機場送行。兩位老戰(zhàn)友用信賴的眼光互相凝望著,兩雙握在一起的手久久不愿松開。

葉劍英說:“又辛苦你了。”

聶榮臻說:“你在北京坐鎮(zhèn),擔子也不輕。”

這是聶榮臻在8個月的時間里第三次去核試驗基地。此刻的他正在發(fā)燒,是在抱病執(zhí)行任務。

隨聶榮臻去核試驗基地的周均倫秘書在后來回憶說:

我們是上午9點鐘從北京起飛,在空中飛了5個半小時,那時在飛機上看,一片黃土高原。我們坐的專機,專機上有一張床,聶帥可以睡在床上。那一次老帥還發(fā)著燒,前幾天溫度38度多,走的那一天還37度多,稍微好一點,但這一次試驗很重要,他親自去了。

13時50分,專機降落在馬蘭機場。

聶榮臻到了馬蘭飛機場,張?zhí)N鈺、李覺、鄭漢濤、張震寰等早已在機場等候。

一下飛機,聶榮臻直接趕赴試驗場區(qū)。

午飯后,聶榮臻第一個就要去看降落傘。因為,在氫彈空投以前,要進行冷彈試驗。

所謂冷彈試驗,是指依據氫彈的標準,用水泥模擬彈的重量,從高空往下投。往下投的時候,投一次還不行,要投幾次。

有一次投的時候,降落傘的一根吊帶斷了。

這樣,就可能引起很大的危險,偏離方向。在北京的時候,實驗基地就報告了這個情況。

聶榮臻特別重視這件事,就和聶帥辦公室主任劉長明、警衛(wèi)參謀陳兆保,一起去進行檢查。把原來壞的降落傘也放在那個地方,好的降落傘也放在那個地方(馬蘭禮堂)。

聶榮臻問得很仔細。

技術人員告訴他,這降落傘有什么缺陷,不過我們把毛病找出來,現在都加固了,不會有問題。

聽了匯報以后,聶榮臻知道現在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才放心。

晚上,聶榮臻聽取國防工辦副主任鄭漢濤和張震寰、張?zhí)N鈺、李覺、朱光亞、陳能寬、程開甲等關于準備工作情況的詳細匯報。

劉長明主任回憶:

在匯報當中有個問題,在氫彈上面有個墊片找不著了,原因就是工藝上不嚴格。他們告訴聶帥,已經采取了措施,不會有問題。聶帥聽了以后,一再追問,詳細了解情況,說相信你們采取了措施,絕對不會有問題。同時強調,你們不要小視這工藝,搞尖端武器,這工藝特別嚴格。這些問題不要看成是小事,出起事來會變成大問題。規(guī)程上的工序一道也不能少,少了一道工序,就是個教訓。

最后聶榮臻說:

現在大家很累了,要注意很好休息。這次試驗與過去不同,有質的變化,休息安排不好,工作是搞不好的。

15日,聶榮臻又聽取鄭漢濤等領導同志的兩次匯報。

16日下午,聶榮臻來到馬蘭機場,慰問在現場工作的科技人員。

他認真觀看了試驗用的氫彈實物,登上執(zhí)行空投氫彈任務的轟-6型飛機,并同機組人員一一握手,勉勵他們說:

這可不是一個一般的炸彈,一定按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好任務,但也不要緊張。

機組人員堅定地回答:

請元帥放心,我們保證勝利完成任務。

聶榮臻用力握住機組組長徐克江的手,不停地搖著說:

好,好,我相信你們,相信你們!

6月16日晚上,聶榮臻趕赴核試驗場區(qū),住到場區(qū)的開屏村,這里離指揮所約30公里。

據周均倫秘書回憶:

那里蚊子特別多,我們趕到白云崗快到10點,但天還沒有黑,我們在那里散步,他們講蚊子厲害,我們每個人都戴著手套,臉上每個人弄一個紗罩。蚊子叮著你以后,你撥弄它,它都不飛,它非要咬你,除非你把它打死。聶帥身體不好,到晚上溫差很大,給他披了棉大衣。

6月17日7時40分,聶榮臻再次分別打電話給周總理、葉劍英。

聶榮臻在電話里匯報了現場各項準備工作的最后情況,說飛機已經起飛,預計8時整進行氫彈空爆試驗,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和鼓勵。

當天晚上,聶榮臻同張震寰、張?zhí)N鈺商量研究后,確定將試驗0時定為17日8時,并在電話上向周總理作了報告,得到批準。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